引言:寒冬将至,但机器人概念股还在持续发热,一系列机器人展会接踵而来。11月23日,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而明天,在东莞,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的大幕也即将拉开。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发展地区,东莞也是“机器换人”的领头羊,由此不难看出东莞对机器人的喜爱。
十一月过去一半时间,寒冬已至。但机器人这个行业却在这个冬日里热力四射,机器人概念股相继掀起涨停潮,一系列展会接踵而来。下周一,也就是11月23号,一场关于机器人的重磅活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世界机器人领域的一次盛会。而就在明天,广东东莞,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的大幕即将拉开。
解剖东莞这只麻雀的标本意义
在人口红利愈发式微、技术升级愈发紧迫的制造业格局之下,发展机器人产业,推动“机器换人”,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在东莞,“机器换人”实验早已率先启动,效果也已初步显现。广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而东莞则是传统的制造业重镇,解剖东莞这只麻雀,对我们了解中国将如何“机器换人”,也有着重要的标本意义。
据统计,从2014年9月到今年10月,东莞申请“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项目共678个,平均一个月就有50多个,总投资超过55亿元,新增仪器设备近两万三千台。在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在东莞的市场应用也已达到约2000台。在一家已经用上机器人的工厂里,生产车间整洁有序,机器人动作整齐划一。
负责人:像以前这条生产线,十个人来操作,现在只需要两个人。另外,以前员工是要出大力、流大汗,现在员工仅仅是看着设备进行检查,劳动者的体面感、荣誉感,尊严都有了。
东莞实验:机器换人的优势
推进“机器换人”,既是制造业企业技能改造的主动需求,也是传统人口红利愈发式微的应变之选。这一点,在东莞表现的尤为明显。在工人平均工资不断上浮的情形下,东莞仍持续多年遭遇“用工荒”。今年,东莞日常性的用工缺口已达10万人。在这些背景下,“机器换人”的实验在东莞进行的越来越火热。
据了解,东莞现在有工业企业4万多家,形成了涉及38个行业大类和6万多种产品的制造业体系,如果每家企业换一台智能装备,就有4万多台的庞大市场需求。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说,东莞多年积淀的制造业底蕴,和制造业产业链的聚集优势,是东莞“机器换人”快速推进的重要因素:
刘瑞:东莞的制造业比较集中,所以在东莞“机器换人”的可能性比别的地方机会多。在东莞地区,大规模的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这种转型升级的做法,在经济上会有更好的规模效益,就是大规模的集中的使用机器人,使上涨的人工成本大规模从中的转移出来。
在“机器换人”蔚然成风的态势下,东莞制造业的庞大市场需求已开始显现。从东莞全市来看,2014年,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已达40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约200亿元。
机器换人 将在哪些领域推进
事实上,放眼广东乃至全国,“中国制造”的情形类似于东莞。不断增加的用工和制造成本,正在加速蚕食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之东南亚等新兴制造市场的崛起,传统的“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依靠“机器换人”全面升级生产流程,改变用工结构,这已成为诸多企业的必然之选。那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哪些行业“机器换人”将最具优势?知名企业管理和投融资专家况杰的分析:
况杰:机器换人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一就是汽车制造业。我们现在看到国内的汽车制造业也大量的使用机器人。第二使用比较多的是电子行业,生产家电的、芯片的,相对程序化的程度比较高。第三,机器人在向更多的方向去应用。比如在物流里面,用机器人搬运。还有其他的行业,只要是符合标准化、程序化应用,都可以大量使用机器人。
“机器换人”用工不减反增:人的升级
可以预计,“机器换人”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但“机器换人”了,是不是就会造成大量的制造业工人失业呢?对于这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东莞实验给出的答案是:不会。
东莞市相关部门调研的结果显示,当地参与“机器换人”项目的企业中,75%的企业用工没有减少,有些企业在大力引进技术人才的情况下,用工甚至不减反增。从不少企业的操作实践来看,机器替换的更多是生产效率低、工作辛苦且具有危险性的岗位。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对产业工人的需求还会相应增加。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张承耀说,“机器换人”,用工不减反增,这是一个很棒的信号,意味着“人”的转型升级:
张承耀:把简单的劳动换成机器人去做,人去做更复杂的劳动,去开发新的领域,这些劳动机器人未必能做。所以我觉得创新或者是研发的这些,恰恰是人的特长。
概括就是,人从简单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创意的工作,实际是人的劳动的转型升级。
东莞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东莞与机器人应用相关的培训班逐年趋热,招生人数从最初每年200人增加到今年的500人。同时,企业委托培训与半工半读的周末班人数也明显增加,这其中至少有25%的学生是被机器替换的普工,试图通过技能培训来谋求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