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国离工业机器人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些年来,在工业机器人成本降低和人力成本升高的共同推动下,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回收期持续缩短,应用领域得到拓宽,国产品牌市占率也在逐步提升。分析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导致制造企业复工延期,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受影响相对较小。预计在疫情结束后,机器替换人工的进程或将加速。即使中间有过短暂的低迷,如今也已经日渐复苏。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工业机器人实现了26.6%的逆势增长,产量达到近2万台/套,延续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持续增长态势。在此背景下,预计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将迎来第二春。
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现状
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在广度有了提升。汽车制造、3C依然是工业机器人的两大应用行业,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在电子电气领域的市场份额约为3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橡胶塑料、金属机械、食品、物流、医疗等更多行业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已涉及国民经济47个行业大类和127个行业中类。除此之外,国产机器人集成商拥有抢先占领长尾市场的先天优势,因长尾市场具有客户分散、需求量小、价格敏感、利润率低等特性,外资品牌企业多难以顾及。
国产核心零部件不断取得新突破。绿的谐波、南通振康、大族激光、埃斯顿、汇川技术、昊志机电、新时达、配天机器人、华中数控卡诺普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内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如,绿谐波生产的谐波减速器规模化生产已可满足全系列低负载、轻量型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产品性能得到行业认可。此外,遨博智能、珞石科技、李群自动化等新兴创业公司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机器人产品,工业机器人竞争力大幅提升。
不过,虽然国内市场整体发展日渐喜人,但国产品牌和企业方面却令人不容乐观。本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大头就常年被国外企业所占据,而近两年,国产品牌占有率又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这无疑引人担忧。未来,加速机器人国产崛起将刻不容缓。
国产工业机器人崛起的途径
国产工业机器人崛起的核心关键是品牌要崛起。
一方面,要提升本土企业实力,现在国产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例如伺服电机和减速机等是依靠进口,发展中国制造,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必须考自己制造,关键部件国产化,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今天可以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国产零部件要与进口零部件的性能一致。把品质管理做到极致,从核心零部件与原材料的选择开始,即进入严格的检测系统流程,在装配环节更有详尽的管理细则;
另一方面,也要规范本土企业发展。基于此,2017年我国特意出台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就是希望借此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强化国产产品质量,鼓励并保护本土企业的积极性。
据了解,自《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实施以来,如今我国已经有共计32家企业分三批次入选名单。其中首批入选企业最多,为15家,包括9家集成应用企业和6家本体企业。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经达到了5000家以上,其中集成商数量超过3000,本体企业数量超过600,但目前才32家企业上榜,这个数量着实不多。
假如我们稍微换算一下,可以发现整整三年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占比不到1%,这无疑是令人震惊的。或许,当很多人看到每年都有8、9家企业入选时,会觉得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愈发规范,但事实告诉我们,这条路才刚刚起步。
国产工业区的前景
中国作为工业机器人全球最大的市场,具有孕育大型企业的广阔空间。同时,中国处在向高端制造转型的过程中,高端制造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更高要求势必会进一步激活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具备本土化成本及配套服务优势的企业有望获得成长契机。
制造业龙头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在疫情之后的复工中展示出较大优势。疫情短期影响过去之后,势必会促进机器人自动化的进一步应用渗透,中长期对制造业自动化率提升是较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