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智能制造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并且智能制造这个词里面一半叫智能,一半叫制造,制造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东西,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智能又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这样一个新旧结合的东西,怎么能够做很好的融合,为传统的行业做一些赋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也是很多人在摸索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机遇,让新技术跟制造业的场景做紧密结合,怎么样能够在中国原来的增量型制造业经济,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体系可以继续高质量发展,这是契合一个时代的机遇。”BITO CEO龚博士在本次在线课程开场讲到。
宾通主要在做一套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软件解决方案及软件系统,目的是能够帮助制造型企业真正提升生产效益,优化生产流程,能够让生产更好的在线化,最后帮助整个制造业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
BITO在做内部研发的时候,对于智能制造的思考,以下将从五个方面来做分享。
01. 智能制造:技术驱动精益与柔性制造
智能制造,是一种必须是技术驱动下的制造业的精益化和柔性化。
为什么一定是技术驱动?
因为智能制造是整个行业宏观的一件事情,其实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制造行业都是可以实现精益化和柔性化。但是随着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每天的需求变更,如何持续不断的帮助一个工厂实现精益化、柔性化,包括怎么能够让各种类型的、千差万别的制造业场景都能实现精益化和柔性化,必须要通过一个技术手段、一种工具或者一个相对朴实的系统,帮助各种制造业都能实现精益化和柔性化提升,这时候它才是一个智能制造的概念。
“提到智能制造,首先要简单的讲一下AI,很多人都讲到或者提出一个概念叫“AI+”,我持有保留态度。但AI是一种新的技术,新的工具。工具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是提升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但非常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切入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要解决问题的本身才是实质。所以其实一个制造业加上AI,才能称之为智能制造。”龚博士讲到。
?智能是方法或者技术手段,而制造业本身才是主体。一定要考虑清楚我们要实现哪个目标?对任何一个行业,尤其对制造业来讲,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实现效益的提升。所以只有当目标主体明确了之后,才能倒推需要什么样的职能、怎么解决痛点、解决问题,最后才能带来效果,而不要一味的追求概念,追求多么的智能,却脱离了业务的本质。
第一. 制造型企业一定要降本增效,要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同样的设备、同样的资源、同样的人员情况下,怎么产能提升,生产效率提升,怎么把运营成本降低下来?通过各种技术方法,这是BITO这样的企业要实现的。很多企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怎么去优化交期,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库存,提升能效,都是非常重要的降本增效的子目标。
第二. 怎么帮助制造型企业扩收?
怎么能够更好的匹配到市场需求,知道哪里有需求把它生产出来。只有需求和供给的匹配,才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有效扩收。
怎样用同一套设备,一样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更丰富、更多品类的产品,就可以有效提升整个营业规模或者服务客户的范围。这几件事情要实现,都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在整个制造行业内尤其管理科学内,都已经有非常对应和明确的概念了。对于降本增效列举的几个子目标,基本上就被在制造行业内一直讲到的精益化生产所涵盖到了。做精益化生产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些目标,比如说最小库存,just-in-time-delivery、人员的最小化配置等等都是精益化的目标,传统的精益化生产都是通过很多的管理科学手段和流程来实现的。 一旦通过人来管理,通过固定的流程来管理,自然很难适应变化的需求。现在有了AI的手段、智能的手段,怎么让一些优化流程也变得更加的动态和灵活。
另一方面,对于效益的目标扩收,也对应一个概念,就是怎么来实现柔性化生产?一样的生产线可以生产出更多品类的产品,即使产品的市场需求在变化,整个的产线都能跟着去变化,不断的推陈出新。同样的产线想办法通过流程的柔性化,生产出更多品类的产品,来达到扩大营收的目的,所以要特别关注怎么帮助制造企业实现精益化和柔性化的升级。
02. 智能制造是必然趋势
大致总结一下,目前中国国内经济具有以下4大点的背景特点:
1. 增量向存量转变
宏观上来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从增量型的生产制造模式开始向存量型进行转变。之前因为中国的整体生产力严重不足,只要想办法引进产线,进口到一些特殊的原材料,将产品生产出来,就能非常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到现在,全世界中国是唯一一个具备完整的所有门类的工业体系的国家。
中国不一定能比得上某一些领域内的制造强国能生产出最顶尖的产品。但中国其实已经是非常完备,并具有非常庞大的工业基础。在这样基础之上,接下去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从增量向存量进行转变。这时候大家比拼的一定是运营能力的提升、效益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提升,客户关系维护能力的提升,这是增量向存量转变时,制造型企业会面临的一些挑战,同时也是机会。
2. 供不应求到产能过剩
目前存在从市场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到产能过剩状态的情况。 比如白色家电,中 国经济在发展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巨大的需求,像格力电器等等。但现在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产品,品牌商必须有自己的产品竞争力,才能把货有效的卖出去。甚至很多的厂家、品牌商需要支付大量的渠道费用和上架费用,才能把他们的产品陈列在消费者面前,才能把货品卖出去,所以现在的生产关系、供应关系和生产力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
3. 生产力发展和需求形式变更
回想一下小时候,大家穿的衣服都非常的一致,家用电视机,各种电器产品都非常类似和雷同。但到现在,比如汽车,它的更新换代速度也是越来越快。大家都开始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已经不满足于只是获得简单的一个可以实现功能的产品,所以需求形式已经发生了变更,而生产力对应的需要也发生了变更,必须能够更好的匹配。
4. 数字经济的爆发与需求侧数字化
过去二十年,整个宏观经济经历了非常快速的数字化升级,而之前的数字化主要是在需求侧获得了非常强的成长。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有智能手机,个人需求无论是想要点外卖,还是购物,都能数字化地发布需求到网上。需求侧的数字化,现在已经比较普及了。但是供给侧有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
制造业是供给侧最根本的一段,可以看到现在有一些非常不错的创业公司在做B2B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有做从销售渠道的供应链数字化的升级,慢慢的从需求端,做C端的数字化升级,像供应链的渗透再向下渗透,慢慢地必然会倒推整个生产制造端的数字化升级。这时完成数字化升级的制造型企业,就能拥抱广大在数字层面需求的市场,能够非常快速的去获取需求,如果它有响应的能力,柔性地生产出需求端的产品,企业就完成了一个蜕变。它就做到了真正在线智能地去生产,整个的制造模式就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对应这些背景的趋势是什么?产品要开始变得越来越差异化,要能够实现更加柔性定制化的生产,制造型企业越来越像是一个服务型的公司,会有大量跟客户沟通咨询的工作,帮他生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保证它的交期,并能够应答客户的各个问题,帮助客户做管理。这就是制造业往服务化的一个方向趋势的变化。
如果我们往前追溯几百年,人类的生产模式主要是一些单点的、手工作坊方式的生产,所以生产制造模式是大量依赖于人力、人的手工技巧,在单点上进行作业。它的技术复制性、规模性是很差的,非常依赖于能工巧匠的技术能力,必然没有办法满足人类巨大的工业品需求。
非常典型的一个制造业变革的例子,就是流水线化的生产。从福特汽车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生产制造模式已经从单点作业变成了一个线状的流水线式的作业。这个模式的变革,主要是满足人类对于工业品的需求,把工业体系建起来,把整个工业生产划分成一个离散的工序、工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规模化,一定程度上是技术驱动的,设计流水线,生产设计这种工艺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技术。当然它跟需求是匹配的。
试想一下现在和未来制造业开始要追求产品的差异化,能够生产出多品类的产品,那产线会怎么变革?龚博士认为会从一个现状的流水线式的生产制造模式,变成一个网状式的矩阵式生产制造模式。 一个产品通过在矩阵中动态的流转,每次根据它的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定制化的要求,进行动态的决策,选用哪些工艺,最后实现了不同产品的生产。这将带来一个大的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很多领先的制造型企业通过利用新的IT技术、AI技术,就已经实现了制造模式的转变。如何做好供给侧数字化改革?让整个生产能够数字化再现,能够更快接单,能够更快把交期实施的生产情况、产品交付情况、定制情况跟客户需求连通起来,这时制造业就变得更加有生命力。
关于BITO
上海宾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BITO Robotics)是一家以机器人算法为核心,提供柔性制造与智慧物流系统软件和解决方案的创新驱动型高科技公司。
BITO传承了国际顶尖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的机器人核心技术积累和研发的优秀基因,公司核心创始团队三分之二来自这所全球顶级机器人学府,BITO掌握人工智能算法、视觉识别感知、机器人软件架构、电子硬件控制等关键技术,赋能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