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xiv非夕机器人科技是一家全球领先的AI机器人公司,其自适应机器人拂晓Rizon采用了第三代机器人技术,融合了先进的力控、计算机视觉和AI技术,非夕将其定义为自适应机器人,在今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期间首次亮相。智能网近期对非夕Flexiv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世全进行了采访,邀请他对其旗下第三代机器人技术做出详细介绍。
非夕Flexiv联合创始人兼CEO王世全
展示自适应技术 分享科技的魅力
对于自适应机器人的定义,王世全认为自适应机器人需要具备以下特性:误差容忍度高、抗干扰性强、智能可迁移。
误差容忍度高是指在当前的工业生产线上,可能会有产品公差、工艺误差、受力情况下发生的形变、装配或检测流程积累的误差、以及AI视觉系统的位置判断误差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自适应机器人能够通过力控技术来模拟人对不确定环境下的位置感知,从而克服误差,保证优秀的工作能力。
抗干扰性强是指,当机器人的基座(AGV)晃动,机器人上装配的工具产生震动,或有人类触碰干扰时,自适应机器人都可以很好地抵消或顺应干扰,完成工作任务也因此相比于过去的任何机器人都更适应不确定的生产环境。
智能可迁移是指,自适应机器人具备以力控和视觉作基础的层级式智能,像人一样可以进行迁移式学习和工作,只需简易配置,便可处理大量相似又不完全相同的工作任务,解决过去生产线上高部署成本的难点,例如通过同一生产线来装配一些外形不同、装配手法相近的零件。
拂晓采取了7轴自由度和独特的关节设计,通过嵌入式的计算机视觉模块和独有专利性的力觉及力矩传感技术,使其能够轻松完成灵活的“手眼配合”,保证机器人在灵巧、柔性、智能及性价比上大幅提升。
拂晓机器人,不只是技术先进,在设计上也切实考虑到了应用场景的需要,在汽车制造、3C电子、航空航天、农业、物流、医护、零售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王世全向我们介绍,今年工博会期间,非夕会通过拂晓全面展示高精度力控、机器视觉和AI等自适应核心技术,观众将了解到拂晓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灵活完成需要高复杂度任务,展位还会采用全开放式的机器人DEMO,方便观众了解自适应机器人这项令人激动的最新技术。
超越传统自动化 融合AI技术完成高复杂度任务
拂晓由最先进AI及机器人算法驱动,由专用处理器搭建的层级式智能系统提供完善的感知能力,以力觉引导的精细操控能力、灵活性极强的任务规划力及实时的自适应能力,在目前开发的应用场景中,自适应机器人可以实现复杂装配、曲面作业、无序抓取等工作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插拔、组装、质量检测、抛光、拾取、包装等作业。
AI技术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然而在机器人上落地这项技术往往会遭遇局部精准(例:检测物体的精准位置)和通用性(例:位置误差和极端情况下无法确保的鲁棒性)的悖论。这使得当AI应用于位置精度要求极高的生产线时,会出现许多严重限制。有良好自适应性的机器人可以很好地利用先进AI技术。另外,精准力控带来的触觉感知和灵巧性也为AI未来在机器人领域的大施拳脚创造了更多条件。
此外,非夕机器人集成了传感融合技术,为其感知能力提供了来源,为实现自主决策和更好的执行能力打下铺垫。现有的解决方案往往在传统式或协作式机械臂上集成额外的力觉和视觉等传感器,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自动化方案的成本,同时机器人依然受限于位置控制及现有的本体硬件技术,无法完成更复杂的任务。Flexiv采用一体化的全新设计,为力觉和视觉的能力的提升和融合打开了新的思路,从而让机器人技术往更加柔性智能的方向上更进一步。
而在智能可迁移特性的协助下,企业还可以轻松部署非夕机器人处理相似但不完全一致的任务和工件,或在新的生产线上重新部署机器人。机器人的自适应性不仅减少了传统自动化方案所需的额外装置,也增加了生产柔性、强化了成本控制。
保护客户利益,推进自主验证系统,打造商业共荣利益生态
非夕推出的EAP计划面向不同行业的终端用户和系统集成商,旨在推动行业客户与非夕一起打造基于新一代自适应机器人技术行业标杆应用。
EAP计划让客户有机会率先获得基于非夕机械臂拂晓的高度定制化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以及相应的机器人自动化实施建议和服务。非夕会和客户配合完成概念验证项目,由此客户便可以在做出大规模机器人导入的决策之前,充分探索基于自适应机器人系统的潜在解决方案,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风险降到最低。EAP在王世全看来是最大化保护客户利益的商业策略,非夕希望从合作伙伴的角度出发,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保护客户利益,与更多行业的用户共同开发市场,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打造商业共荣的生态环境。
(IIANews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