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目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已取得积极进展,技术改造工作得到更大重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速形成。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
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
从国内来看,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
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及理念加快渗透,制造企业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多方位转型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广普及,推动企业组织流程、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互联网技术激发了用户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传统商业模式、组织架构难以维系,需要以用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进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策略变革。
二是网络化、扁平化、同步快速的信息传递方式将促进市场参与主体搜索、获取、分享、沟通信息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充分发挥其自主经营、决策、分配等权利。
三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快速迭代的特点,在其加速渗透的过程中,企业趋向于在短时间内以开放、合作、共享的创新模式,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用户深度参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度协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为了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要,传统制造企业开始着手推动商业模式、组织形式等变革。
在商业模式变革方面,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制造企业积极改变行业传统的以出售硬件终端赚取成本差价的商业模式,通过构建智能云平台,发挥数据、交互、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而获得收益。新时达、武汉奋进等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工业机器人领域服务模式的创新,以将工业机器人的相关服务成为一种独立的商品形态。
在组织形态创新方面,海尔、华为、美的等企业已率先通过建立开放型小微经营体、协同化自决策机制股权激励型合伙制等方式,推进企业组织模式去中心化变革,以充分调动各类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深度合作和迭代式创新,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三、面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迫切需求及市场空间,国内各领域企业纷纷进军系统解决方案领域
国内智能制造改造需求迫切,系统解决方案市场需求广阔。
一是随着国内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企业迫切需要实施机器换人战略,就工业机器人来看,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售同比增长了56%。
二是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日趋多样化、定制化,企业订单呈现出小型化、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引进与应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企业满足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重要着力点。
硬件-中间件-软件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明匠智能,营业收入呈逐年大幅提升趋势,2013年营业收入仅为1412万元,2014年达到4034万元,同比增长185.7%。
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
产业优化升级是近年来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已取得积极进展,技术改造工作得到更大重视,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倒逼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加速形成。
从整个工业运行情况来看,出现了“三个分化”。这种内部分化不是坏事,意味着新的增长动力在形成。
一行业出现分化,有些传统产业比较困难,一些新兴产业增长较好;二企业出现分化,有比较困难的企业,也有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三区域、地区出现分化,有些地区特别是转型升级行动早的地区出现了好的发展势头。
迈向价值链高端
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偏低,仅仅是美国、日本的一半,在价值链提升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让中国制造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其中,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升级的主攻方向,也成为各地制造企业提升价值链的突破口。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智能制造包括3个方面,
一研发出一批智能化的产品,比如更加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二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或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用在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大大提高效率和效益;三在企业层面建立工业互联网或物联网,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
智能制造已成为广东省的重点工作,2015年《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出台,目前广东省第一批认定智能制造骨干企业19家,培育企业23家。同时,支持机器人骨干企业发展,大力开展“机器人应用”。自2015年起3年内将组织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即使是普遍困难的行业,也能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取得发展。比如,水泥产业整体是负增长,行业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困难,但是有些做水泥制品的行业发展势头却不错。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特钢行业,生产特钢的一些企业也呈现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现在的消费结构呈现出向中高端升级的明显态势,这可以反过来支撑产业的结构升级。
依托市场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成为困难行业可借鉴的发展方向。
内蒙古正积极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将走出“简单挖煤卖煤”的困局。目前计划的4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项目、配套建设电源点及矸石电厂5000万千瓦、新建280亿立方米煤制气等项目,将于2017年陆续投产,2018年前后全部形成生产能力,新增转化煤炭4。4亿吨,就地转化煤炭达到7。6亿吨,煤炭转化率超过50%
针对部分传统支柱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智能化程度不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问题,广东分别制订了水泥、陶瓷、造纸、制糖等支柱型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和行动计划,将通过提升关键工序和装备的效率、节约资源能源和循环利用、提高产品质量、推进生产管理智能化、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等途径,明确产业技术路线,推进产业链改造提升。
新兴产业比重提高
这几年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迅猛,2015年增速预计达到37%。贵州正努力营造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包括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大数据金融体系、大数据人才和大数据资源集聚。
目前,三大运营商以及富士康、惠普等企业都在贵阳建立了强大的数据中心,并且能效水平相当高。在数据集聚方面,“云上贵州”用两年多的时间迅速实现了政府数据横向和纵向的聚集,形成了统一存储、统一交换、统一安全保障的平台,提前3年实现了国家大数据发展纲要的目标。贵阳还成立了大数据交易所,开展众筹、众包等工作,推动数据金融生态的形成。
下一步,贵州计划建设
成为数据内容中心
成为数据的金融中心
成为数据服务中心
不仅是大数据,目前贵州的特色食品、轻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比重都在提升。
2015年,我国制定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地方政府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积极性高涨,贵州、北京、上海、广州、陕西等地方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都在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
“互联网+”升级传统产业
技术改造是提升广东庞大工业存量、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广东省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推动广东先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5%左右,累计完成投资9000亿元以上。
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落后的产能也要坚决淘汰掉。“十二五”期间,我国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食品等19个行业,不仅提前1年完成了“十二五”既定目标,还完成了追加目标。
工信部正抓紧制定《关于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以解决部分传统产业‘缺能力’的问题,提振社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