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第一天,“船舶智造机器人”分论坛凭借其吸睛的船舶智造话题,邀请了十余位业内专家来做主旨报告,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云港市科技局、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连云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出席了论坛,吸引了众多听众来到论坛现场。
10月21日13:00,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正值第一天, “船舶智造机器人”分论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二楼会议室同期隆重举办。此次分论坛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承办,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顾浩主持。第七一六研究所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的一个 以军为本、军民结合,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注册成立了江苏杰瑞科技集团公司,杰瑞机器人现已形成6KG、12KG、30KG、60KG、160KG和180KG系列产品。2015年荣获“恰佩克奖”优秀国内机器人品牌,同时杰瑞“船舶分段机器人多功能焊接机器人荣获“2015高工机器人年度技术创新奖”。
论坛现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 顾浩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第一天,本次分论坛凭借其吸睛的船舶智造话题,邀请了十余位业内专家来做主旨报告,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云港市科技局、连云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连云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领导出席了论坛,吸引了众多听众来到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论坛一开始,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副主任张仁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恒劭先后致辞欢迎大家的到来。李所长在欢迎辞中指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自2010年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此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同期举办“船舶智造机器人”分论坛,旨在通过积极发挥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平台和资源优势,把中国船舶智造机器人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副主任 张仁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李恒劭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制造业的新方向智能制造也是船舶制造的风向标,智能制造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十年来,国内骨干船厂每修正总吨工时平均消耗从44到30(个别先进企业达到20左右),与日本10和韩国15相差巨大,总体制造效率仅是日韩的三分之一。在此次分论坛中,十余位专家的报告中均有提及,发展智能制造是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方向,依靠先进的装备,制造优质的船舶,离不开机器人。本次“船舶智造机器人”分论坛,专家们分别从宏观角度、船加工重要关键技术如焊接技术、船舶智造案例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大型船舶分段多分段焊接关键技术几方面进行了分享。
首先,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和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处研究员刘进长从宏观的层面指出船舶智造的必然性。欧阳劲松所长提出发展我国海洋装备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智能制造。刘进长研究员与现场所有人分享了科技部对海洋装备支持的三个方向,即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水下焊接机器人及远洋急救等,并为我国海洋装备发展提出了建议。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研究所所长 欧阳劲松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处研究员 刘进长
其次,在船舶智造中焊接机器人必不可少,焊接技术对焊接机器人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善本在报告中指出,焊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船舶智造的目标是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德国CLOOS公司CTO Hille在《船舶智能焊接装备》的报告中就焊接设备和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的解读,深度解析了深熔焊接和双线焊接在船舶智造中的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陈善本
德国CLOOS公司CTO Hille
接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处长陶黎敏、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船舶行业技术总监张先宏博士及SAP公司大中国区行业价值管理部首席专家孙刚结合具体案例与大家分享船舶智能制造。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高技术业务部处长 陶黎敏
西门子工业软件(上海)有限公司船舶行业技术总监 张先宏博士
SAP公司大中国区行业价值管理部首席专家 孙刚
最后,本次分论坛承办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的总工韩瑜博士和徐鹏博士分别作了题为《大型造船多分段全自主焊接双臂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大型船舶分段焊接智能车间参考模型研究》,介绍了杰瑞机器人在大型船舶制造中焊接机器人等相关情况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总工 韩瑜博士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总工 徐鹏博士
随着工业4.0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船舶智造需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向智造迈进。正如欧阳劲松所长所说,中国要拥有工业4.0,而不是工业4.0拥有中国。在智能船舶之路上,正是因为有着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及杰瑞机器人这样有着自己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的支撑,我国船舶智造之路才能不断向前迈进,未来船舶业才能逐渐由制造向智造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