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目前,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外企不断加大在华投资,本土机器人也再迅速崛起。所以,未来我国机器人行业如何突破技术难关,如何占领市场,是国内机器人企业要考虑的问题。
一面是工业机器人需求增速的放缓,一面是内外资品牌的集体抢滩,以及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加速崛起。这是记者最新从2015高工机器人年会了解到的机器人行业现状。由此,未来国内机器人行业如何突围,成为会上多位机器人行业企业家、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
“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需求规模达到109亿元,同比增长16%,而2016年机器人需求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高工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罗焕塔在2015高工机器人年会上表示,增速放缓的原因主要是整个制造业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2013年到2015年引进的这些机器人有很大一部分在工厂里面并没有被及时的消化,所以在2016年的整个需求来讲,相对来说还是会有一个增速下降的过程。
高工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机器人产值规模达到16.4亿元,市场占比提高至15%,产值增速达55%。2015年需求量是为6.5万台,其中,中型负载、轻负载的机器人增速会比较快,而重负载机器人的增速是比较慢的,在2016年这种增长速度、态度仍将继续保持。
罗焕塔分析认为,2016制造业环境依旧不景气。此外,近年来国内外机器人厂商纷纷布局3C市场,预计明年均会大力推广3C市场产品,竞争将逐步加剧。
多位行业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格局已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局面,不仅外资品牌抢滩步伐在不断加大,国产机器人也正在加速崛起。不容忽视的是,在当前国产本体厂商尚未崛起之时,以四大巨头等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为加速本土化布局,开始采取下调产品价格的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这对于试图以价格分羹市场的国产厂商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国产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遭受挤压。
“包括3轴及以上机器人、AGV等国产机器人在2015年实现销量超过16900台,占总销量30%。”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辉也在会上表示,国产机器人必需从“低质低价”竞争升级到“高质低价”竞争,最终才可能实现“高质高价”战略目标,目前国产机器人通过差异化竞争,解决一般行业客户痛点,已逐步被细分市场接受。
不过,国产机器人产品存在的问题也值得业界深思。“国产机器人省人不省心。”曾辉表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是一个漫长过程,而工业机器人作为工业4.0的生态构成系统,必然要满足高度智能化和柔性化,但目前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需要编程,编程缺乏熟悉机器人的工程师;另外工艺复杂,缺乏既懂机器人又懂工艺的工艺工程师;此外,机器人智能化柔性化还不能满足多品种频繁更换,对工件一致性要求较高;以及缺乏维护团队,机器人故障后恢复较慢。
“国内机器人企业在产业链上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亟待解决,比如产业链之间的关系,系统集成商为什么引入国产机器人的时候顾虑重重,这些都是需要探讨和解决。”周朔鹏坦言,机器人产业是资产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中国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人口红利消失,从各种机会上讲,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但还需要从技术上去做一些突破。
广州数控副总经理李伯基指出,国产机器人需要练内功,突破几大技术难题。“第一个是本体,本体中有机械加工、装配、检测、互换等方面需要突破,这是本体本身要做的。第二是共性技术,包括抖动、振动、噪音、密封、工艺包等;第三是接口技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要靠组装,机跟电的接口,硬件与软件的接口,软件与软件的接口;第四是软性技术,包括标准、通信、仿真和离线编程等等。”
李伯基还表示,国产机器人还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加快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前沿技术应用。“比如美的集团、上海电气,它们都不断走向国际,与国外企业合作、并购等,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