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位来自有关国际组织、中欧能源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出席。18位专家作专题发言,内容涵盖全球电网互联、输变电技术与装备、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等领域。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应对挑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
刘振亚接受采访时认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为国内互联。从现在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大幅提高各国的电网配置能力、智能化水平和清洁能源比重。第二步为洲内互联。从2020年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实现清洁能源在洲内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优化配置。第三步为洲际互联。从2030年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能源基地开发,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目标,全面解决世界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表示,近年来中德两国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日益密切,在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方面达成了多项重大共识。加强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重大装备领域的合作,将为深化中德两国乃至中欧经贸往来和技术交流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为中德两国能源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德国电气电子及通信技术学会董事长汉斯·齐默尔博士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开发利用的最大化和最有效化提供了可行性方案。远距离输电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技术挑战,可喜的是中国已经在技术上解决了特高压长距离电力输送的课题。中欧伙伴国之间可以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贝诺·彭泽博士对本报笔者表示,中国和德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上为世界作出了表率,中国从太阳能风能富足的西部地区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输送大量电力,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能为德国乃至欧洲的电网建设提供借鉴。同时,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防止波动方面有很多心得,可与中国分享。
刘振亚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液。在地球村时代,如果把互联网比作“神经系统”,那么全球能源互联网就是“血管系统”。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配置系统,全球能源互联网能够将具有时区差、季节差的各大洲电网连接起来,解决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打造一个能源充足、天蓝地绿、亮亮堂堂、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联合国发展峰会提出的战略构想,正在欧洲引起回响。12月10日至11日,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欧技术装备研讨会上,中欧各界人士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前景充满期待,认为这将给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带来新思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