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年初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无疑是中国加速智能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对于工业机器人而言,一方面中国工业化进程迅速,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当前机器人的人均拥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作为机器人领域后来者的国产自主品牌在竞争之下仍难突围。
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
在著名的机器人四大家族中,KUKA算是最年轻的小鲜肉,而其强劲的市场表现却有目共睹。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的KUKA业务发展的经验以及对于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理解,相信能给进击的国产机器人品牌带来一定的启发。
KUKA近些年的成绩可圈可点,公司的主要业务及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哪些方面?
孔兵:KUKA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及自化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汽车工业是发展的主阵地,其他领域即一般工业的增长势头也越来越明显。
由于企业历史渊源,汽车行业一直以来都是KUKA的强项。1956年,KUKA实现焊接设备机械化,向大众汽车提供了第一条多点自动焊接生产线。鉴于汽车工业对高性能可靠机器人的需求,KUKA经历17年的不断探索与革新,于1973年开发出了第一台自己的工业机器人,从而奠定KUKA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强势地位。而30余年在汽车工业中积累的技能经验,也为向医疗技术、太阳能和航空航天工业延伸提供支撑。
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国KUKA公司设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0年,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过15000,全球安装量逾15万台。KUKA可以提供负载量从3千克至1300千克的标准工业6轴机器人,以及一些特殊应用机器人,机械臂工作半径覆盖从635毫米到3900毫米的范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KUKA不断以革新的机器人技术推动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自动化发展,已成为该行业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
怎样的研发团队及研发机制支撑了KUKA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孔兵:KUKA产品的设计和研发都在位于德国奥格斯堡的KUKA机器人集团总部。KUKA于2014年3月11日在上海建立新生产基地,生产面向亚洲地区的机器人产品,新工厂目前拥有20000平方米厂房,350个工位。目前,KUKA正在积极筹备在中国也建立研发团队。
在当前工业机器人过快过热的发展势头下,库卡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
孔兵:品质始终是KUKA追求的最高目标,选择KUKA的产品就意味着产品可靠、更实用、使生产更富效率并更节约成本,在过快过热的工业机器人发展势头之下,KUKA把握的机遇就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卓越的产品及服务。
对于“智能工厂”,“工业4.0”及“互联网+”等概念,KUKA如何理解和诠释?
孔兵:智能工厂,就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工厂的办公、管理及生产自动化,达到加强及规范企业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安全生产等,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KUKA一直以来就紧跟工业4.0的大趋势,积极布局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的建设。关注智能生产系统及其流程和工艺,掌控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提高效率,并将客户要求的特性加入到生产计划中,尤其是短期的快速的要求。而随着“机器人+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不断地改变制造业,寻找“互联网+”与机器人在升级改造传统制造业过程中的“中国式”契合点,促使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过程走出一条比单纯的“机器换人”更好的路径,也是KUKA努力探寻的方向。
在机器人的普及方面,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哪些问题?
孔兵:机器人的普及方面,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技术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站在机器人生产厂家的角度,怎样设计出更符合本地用户需求的产品是关键;二是如何使机器人的应用与周边设备无缝对接,更好地应用于各行各业。
KUKA长期致力于从客户的角度出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KUKA会通过顾问形式由相应的部门与客户针对使用、维护等多方面进行咨询和深入探讨,清楚了解客户需求并做出相关应对,帮助他们达成能够实现其工艺的自动化要求。
另外,KUKA会向所有客户提供定期的培训。客户如有特殊需要,也会派工程师上门培训。客户购买KUKA的产品后,KUKA每年为客户定期保养和检查,发生故障时迅速为客户排除,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更快响应客户需求,KUKA在中国市场设有多个销售及服务区域,每个区域都配备专业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全方位化解客户的后顾之忧。助力智能升级。
(IIANews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