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广州作为国内制造业的领军地区,在工业4.0发展背景下,一个产值数十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下,聚集着大量很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最活力的元素,推动着广州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成为通向未来制造业的“敲门砖”。
在明珞装备工厂内,工人们正在调试一条汽车前后纵梁的全自动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为广汽传祺的SUV集成,所用全是日本机器人,但在系统集成领域有不少专利是明珞自己的。
“客户要求这条生产线生产节拍要在55秒以内,实际上仅用47秒部件就能通过这条生产线并生产出一个后纵梁,效率比客户要求提高了近10%。以一条生产线生产10万辆为例,效率提高10%意味着每年能多生产1万辆车。这就是优秀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的含金量所在。”明珞装备的创始人、董事长姚维兵介绍道。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个产值数十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下,聚集着大量像明珞这样的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它们是机器人产业链中最具活力的元素,助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挺起智能装备制造业的“脊梁”。
智能高端设备的“组装员”
早晨8时半,姚维兵就开始接待第一批到访的投资人,他的公司是高端智能装备供应商,乘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东风,已经走到上市前的C轮融资。
“今年我们要做一个‘模拟工厂’,另外还在谈‘智能仓储’的搭建,还会再建一条自动化流水线,让原本300个小时的装机时间缩短为30个小时”,姚维兵讲的这个故事与“工业4.0”有关,投资人听了兴趣盎然。
在中国最早应用“工业4.0”概念的领域可能是汽车产业。而作为这中间重要一环的智能系统集成,就是把工业机器人这一智能设备组装到全自动生产线上。集成得好不好,决定了机器人在生产线上能发挥多大效用。
据明珞装备副总经理龙璞介绍,每个客户对生产线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设计一条非标集成生产线,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机器设备、零部件进行组装,使生产线在固定的工位上能够自动输送不同标准的、符合客户要求的生产设备。“智能系统集成主要是提供自动化工厂的解决方案,生产线上的设备不一定是我们生产的。可以说,我们不生产设备,我们只是机器设备的‘组装员’。”
例如,在广汽丰田工厂内,同一条生产线能够生产多个不同型号的轿车,焊接、喷涂、拧螺丝都由工业机器人完成。这样的全自动柔性生产线,能让车企按照市场订单来生产,基本做到“零库存”。“也就是说,这条生产线可以根据车主的爱好、市场的需求来生产汽车,颜色、车型、配置不同的车都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完成,不需要另辟生产线。”龙璞介绍道。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目前主要的竞争优势在系统集成方面。”龙璞说,国际四大机器人公司(德国库卡、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瑞士ABB)在工业机器人制造领域有深厚积累和强大实力,但在系统集成领域,中国企业赶超势头很猛。国外企业份额一度达到80%,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下,现在中国和外国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领域市场份额已经各占50%。
“全世界工业机器人一年只卖4万台,其下游系统集成领域也有很大的市场。中国企业在系统集成领域已经占有50%的市场,明珞提出的发展目标是三年内上市,上市时市值达到200亿元。”龙璞说。
目前,开发区、黄埔区已拥有瑞松科技、明珞汽车装备、达意隆、瑞松、佳研、松兴等知名的系统集成服务企业。其中,瑞松科技的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集成综合能力在华南地区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明珞汽车装备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位列“2013年德勤高科技、高成长中国50强”第三名;达意隆是国内唯一一家上市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者,亚洲最大的饮料包装设备商……这些企业形成了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强大“军团”,成为开发区、黄埔区机器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本土制造业“弯道超车”的砝码
不仅德国,目前稳居世界工业第一梯队的美、日、法等发达国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举着“再工业化”“再兴战略”等类似大旗,在通往工业4.0的大道上赶路,继续保持产业优势,避免被洗牌出局是它们的诉求。
目前,智能装备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3D打印的应用主要是在生物医药等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领域。同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中小工业企业把目光投往这一代表未来的方向。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委托他们集成全自动生产线。
“我们做系统集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制造业企业与国外的竞争对手竞争。”上述负责人坦言,随着人工成本的提高,中国制造业目前的成本已经跟一些发达国家差不多了。以英国为例,他们的成本目前比我们高10%—20%左右,只要推动工业4.0,他们的成本将比我们低很多,那国内制造业的优势就会慢慢丧失。
《中国制造2025》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工业4.0也好,数字化工厂也好,肯定绕不开系统集成企业。”西门子广州分公司高级销售总监李士光说,广州乃至珠三角广大的制造业企业有很强的转型升级需求,这是开发区、黄埔区智能装备企业施展拳脚的最广阔市场。
广州市开发区发改局产业处处长周成就表示,在过去的产业发展中,无论政府部门或者企业端,不是特别重视系统集成应用。但是,系统集成应用恰恰是整个智能装备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某种程度上讲,它起到一个组织者和推广者的作用”,周成就介绍说,目前一些国外品牌客户对国产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精准度还存在疑虑,还缺乏信心。如果有一些优质的集成应用商,能够给客户提供一套数字化工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中依据客户需求可以配置国外的高端设备、国内的终中端或低端设备,甚至在高端设备上也可以部分选用国产品牌,再综合打包成系统。“这样系统的先进性以及总体稳定性都较高,而且价格相对合理,也更具优势,能够为国产品牌机器人的研发推广打开一扇‘窗’。”
政府助力企业“走出去”将技术“引进来”
为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广州市已明确将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去年4月,广州市政府印发《关于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形成超千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并在研发、采购等环节提供资金支持。
在日前印发的《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5—2017年)》中提出,2015年至2017年,广州将安排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其中,7亿元支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发展,重点支持机器人零部件攻关、整机制造、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在政策的东风下,针对智能装备产业的“靶向”招商引资、引智也在开发区紧锣密鼓地进行。
据了解,早在2013年,国家发改委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声明将广州开发区作为中欧区域政策合作的首个试点地区。通过该合作机制,来自欧盟委员会的官员及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波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地区政策总师政企代表团亲赴广州,向中国企业宣讲欧盟区域合作投资政策,双方还共同并举办示范企业推介会、合作试点地区项目对接会。
“说实话,智能装备产业的前沿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政府搭建这样一个中欧企业对接平台,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双方企业的信任感,让我们的企业克服恐惧感,大胆‘走出去’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让欧盟的企业更加放心地‘走进来’,与我们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周成就透露,广州开发区还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为我国四个在搭建“中以(以色列)高技术产业合作重点区域”之一,开发区近期正在跟以色列的机器人协会谈合作,他们计划在与开发区内的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广州中以智慧智能装备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孵化基地,这个公司专注于把以色列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对接过来。
在区政府的大力鼓励推动下,不少企业已经勇敢迈出第一步。珐玛珈广州包装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端医药包装设备生产的公司。2010年,该公司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成立了研发中心。同时,区政府对于智能装备制造业的重视也吸引了大批研发设计和检测机构落户开发区。目前,中国(广州)智能装备研究院已明确落户科学城,总投资10亿元,主要为广州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性方向决策及技术支撑。而且,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拟在该区投资建设的国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部及检测与评定中心(广州)项目也计划扎根开发区,总投资预算为2.4亿元,规划改造场地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预计于2017年底建成。搭建产学研平台,政、企、研三者合力,无疑为开发区企业加快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的攻关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