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15智慧城市展于1月20日在台北开幕,为期4天,这是台湾唯一以解决方案为主的专业展览,本次展会主题聚焦“探索物联网新世界”,涉及智慧医疗、云端及物联网平台、智慧消费和智慧交通等领域,吸引了上百家厂商参展,设立550个展示摊位。期间还将举办一场高峰会、26场专业论坛等。
智慧城市已是炙手可热的话题,中国大陆现已核定2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预计2020年前试点城市将达到600个,预计到2050年,将有超过70%的人口聚集到城市中,目前城市所呈现的交通拥堵,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将逐渐恶化。所以,与其说智慧城市是概念炒作,还不如说,智慧城市是当前形势逼迫下的唯一出路。
智慧城市之所以被称为是概念炒作,主要是因为大众还没有看到有效的应用。所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什么概念,而是能有什么样的应用,即智慧城市的落地。本次台湾的智慧城市展,也是希望两岸加强合作,携手提升民众生活品质。今年大陆共有200多人参展,规模和去年第一届差不多,但深度上有所拓展。展会主办方台北市电脑公会经理陈守玉说,“以前只是来了解一下情况,现在希望能够促进实际合作项目的落地。”
在台湾智慧城市展的同时,研华智能服务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也在同期举办,来自全球的400多位合作伙伴相聚在研华林口物联网园区,这其中包括LG、英特尔和微软等专家分享智能零售、数字医疗、数字物流等不同领域的最新趋势与技术外,更是基于现有的成功案例,共同探讨智慧城市的落地方式。
未来的商业模式没有单纯的B2B,围绕用户的需求才是出路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概念落地最重要的体现,物联网不仅是一种新的技术、新的思维,还改变了商业模式,物联网时代将没有单纯的B2B的商业模式,B2B模式中必然要引入C端的最终用户。因为物联网时代有生命力的产品或应用,必然是以终端需求为导向。
如研华是个典型的B2B企业,过去研华只是单纯的给B端厂商提供所需要的硬件产品,而现在在物联网大潮的影响下,研华的提出了“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共建物联产业典范”的口号,公司也从产品提供逐渐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最为代表的就是“智能服务”事业部的建立,虽然智能服务也会细成智能零售、数字医疗、数字物流、智能建筑等细分领域,但是无论哪个产业,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研华不再只是为客户提供产品,而是从客户的终端用户角度出发,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最终用智能服务方案解决问题。所以,在笔者看来,研华已不再是传统的B2B商业模式,而这种模式的转变也是物联网时代的趋势。
深耕细分市场,落实到具体的应用方案
现在的物联网企业里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公司在定位时最喜欢玩的不是技术和应用创新,而是商业模式的变通,最受欢迎的就是“平台”模式,其实,平台必然是少数,物联网少不了平台,但更需要基于已有技术做应用创新,这才是智慧城市概念落地的关键。
依然拿研华来说,其实研华早在2010年就看到了物联网的趋势,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智慧地球的推手”,但是3后,在2013年,研华成立三十周年时,公司把口号更改为:“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共建物联产业典范”,把智慧地球的概念缩小的“智慧城市”,可能“智慧城市”还是太宽泛,所以研华又细分出建筑、零售、物流、医疗等垂直领域,其实还不够,在每个垂直行业里,研华的解决方案细分到具体场景。
这次笔者在台湾就深有体会,台湾的公交系统已经全部联网,不论你是用手机APP,还是在公交站牌,你都可以很清楚的查到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到站,大家可以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出行时间,减少盲目的等待时间。如果你是驾车出行,通过一个APP,你可以实时了解到任何道路的流量信息,甚至可以查看实时的监控画面,这样大众可以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出行计划,避免拥堵,而这一切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实现。除此之外,台湾的车辆已经全部实现ETC,无需人工收费,提高了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这些已实现的场景就是研华和各个行业的合作伙伴,共同建设完成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智慧城市的建设也是从这些细分的具体应用逐渐落地的。
成功应用是行业推广的种子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有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企业的经营亦是如此,无论商业模式怎样创新,踏踏实实打造精品是每个企业不变的宗旨。前文提到了以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或应用才具有生命力,这样有生命力的产品或应用被打造成精品后,不仅自身能生根发芽,还将成为行业“种子”,推动更大的产业。
智能建筑也是研华近年来关注的重点,现在研华正在为台北的一家医院的建筑做智能化的改造,希望打造成一个行业的精品,再将这样的成功应用推广到大陆市场,逐渐普及到更广泛的市场。这些台湾的智慧城市展也是这样的思路,希望展现一些成功的应用,成为行业应用的典范,促进两岸智慧城市建设的交流,推出智慧城市落地。
所以说,无论是台湾的智慧城市展,还是研华在台北召开的智能服务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都在探讨智慧城市如何落地,那么我们大陆的200多所城市,是不是也该务实一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