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斯达拥有多项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利,同时五轴机器人已获得海外市场订单,未来将牵头成立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着力整合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那么,拓斯达机器人是怎样炼成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分工越来越明细,尤其在现代化的大产业中,在以往的生产中一人负责一个工位,不仅降低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人们研制出了机器人,用以代替人工完成的单调、枯燥或是危险的工作。
此时广东拓斯达机器人挺身而出为自动化行业中贡献一份力量,拓斯达拥有多项机械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利,同时五轴机器人已获得海外市场订单,未来将牵头成立机器人技术产业联盟,着力整合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作为自动化行业龙头,拓斯达在工业机器人及其运动控制技术等领域具备自有技术,在电子领域应用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有丰富经验,又拥有包括富士康、劲胜精密、比亚迪、海尔、美的、格力在内的客户。
机械手180度翻转装置专利
据拓斯达负责人吴丰礼介绍:“在帮助客户设计自动化车间时,前期需要同客户了解一些基本的基础资料,如车间的注塑机的摆放,车间的高度,原料室的位置及原料是否有其它特性”。“拓斯达会根据客户现场的情况做一些特殊的处理,比如有的车间输送原料区在一楼,而原料处理(如干燥等)在二楼,最后需要再输送到一楼的注塑车间,这个就需要给客户量身定做一套比较合理而且节省成本的方案。对于客户换料的情况,为了保证之前的原料不会残存到管道里,我们采用了二次清料方式,实现管中无料,更好的帮助客户快速更换原料。”拓斯达公司取送料机器人节省成本以往,注塑成型生产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称量、上料、取料、输送、堆垛流程,操作难度高,危险系数大,而拓斯达新研发的机器人就能替代人工完成这一部分流程。
拓斯达的工业机器人,不仅覆盖了传统塑料制品加工工业的各个领域,也满足批量化生产及精密生产的不同需求,在原料供给、除湿干燥、模具温控、颜色管理、计量混配、自动取出、水口冲切、以及五金埋入、镶嵌,模内贴标,成品排列、堆叠、封装、运输、堆垛、运输,甚至包括整厂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设计规划,都能为用户量身打造专属方案。
该公司负责人吴丰礼在注塑机械制造行业有10多年的从业经验,“像我们现在主推的五轴机器人可以在20秒内完成取放料动作,一台机器人能够代替5-6名员工,很多以前的老客户都在向我咨询、订购,产品甚至已经销售到了台湾、韩国、新加坡、巴西、东欧、南非。”
走进比亚迪汽车公司生产基地,广东拓斯达机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设备在其车间也有应用,实现自动化的生产装备,所有车间生产线上的物流已实现自动化,不需要人力搬运产品,甚至一个打螺钉的工序也是机器人来代替人力。一台无人操控的AGV配送车装载着产品配料按照指定的电轨来回奔跑于各个产线,将配料运送给生产线上的工人。
据了解,比亚迪汽车公司现拥有五金件、涂层板以及工程塑料自动化生产工艺,共有主要工艺生产线15条,在用直接生产类工装、设备台套,辅助生产、检测设备100余台套,其中拓斯达机器人和机械手约160余套。可以实现多个生产线合并,在增加效率的同时还使得生产过程达到了非常高的精度。
“加上现有的设备,我们还要再增添不少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设备,逐步以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改造升级项目建设能够快速推行,离不开广东拓斯达的自动化规划方案的大力支持,通过发挥大项目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力,预计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配套企业及其他大型企业集团合作。
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方案
今天,无论您使用的手机是苹果(iPhone),三星(SAMSUNG),或者是华为(HUAWEI)、中兴(ZTE),您都有机会体验到拓斯达的科技结晶。我们的直接用户不乏世界500强企业,他们为多家世界级大厂的手机外壳提供专业代工(OEM)及专业代工及设计(ODM),在国内拥有大型生产基地。
拓斯达提供移动式模温机、冷水机等产品,打破塑胶成型,钣金线,发泡线等生产线单一配套设备的壁垒,实现各产线自由调配使用,提升各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使用及维护成本,受到用户好评。拓斯达也服务于国外一线品牌在国内的零配件制造商,用户群涵盖全球数十家全球家电、电子行业巨头。某企业拥有50多台全电动机,全部以高端进口日本品牌为主,包括发那科、日精、东芝。拓斯达为其提供全伺服机械手,模温机,三机一体等周边设备。客户的某数码芯片,产品大小2毫米,可接触取出大小仅1.5毫米,一模四个,两板模具,同时要夹取水口,产品除了太小太轻,还带有静电,取出后会粘附在治具吸盘上,导致产品难以脱落。之前客户使用的是某日本品牌机械手,无法实现工作;拓斯达通过售前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的有效配合,量身定制方案,对三轴机械手治具改造,追加真空打破,利用空气吹落,有效解决了问题。经模具监控器测试,保证不压模,同时精度达到前所未有的±0.06,客户完全被折服。
拓斯达致力于整体自动化解决方案领域,主张“让工业文明回归自然之美的”的品牌价值,用智能系统代替人工,开拓可替代领域,推动产业进步助力企业发展,把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带入完全自动化,回归到自然,人性,和谐的状态。成为中国“无人化工厂”、“无灯化车间”的价值首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