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制造业会走向何方?业内分析认为,单靠拼低价、拼规模,员工低薪低福利的旧有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企业应该从粗放式经营向品牌化经营转型,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2014年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原材料库存回升、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改善的迹象。值得警惕的是,从业人员指数为48.2%,环比2013年12月下降0.5%,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陈鹄飞分析,在中国经济增速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短期内就业数据可能仍然难以大幅改善,就业压力仍不容忽视。
2014年春节前,就有工厂工人辞职,甚至出现裸辞的现状层出不穷,回老家或者到其他城市发展成为许多普工的选择。节后,到岗率也是许多企业主十分担忧的问题,春节在老家通过亲朋好友介绍,找份工作也不难。此外,包括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等地区,富士康、格力、美的等众多企业设立工厂,同样需要大批工人,开出的薪资诱惑力十足。所以一线工人难找,主要呈现于珠三角、长江三角洲地带。
国内众多家电制造企业,也难逃“用工荒”冲击。据报道,富士康曾为应对“用工荒”,在火车站高举横幅,掀起“抢工”潮。另外,最近几年,家电产业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高启不下、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双重打压,利润空间极其有限。
家电制造业会走向何方?
对于格兰仕打砸事件,广东美的集团、珠海格力电器劳资关系等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家电从业人士称,“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压力才刚刚开始。”“中国制造业需要调整和转型,如果在员工福利、待遇方面没有做出长远安排,这种压力会更加激化,这样的现象可能会持续发生。”
家电制造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2011年来,内销市场并不景气,增长难达预期。很多企业的价格走的是中端路线,市场上的高端产品多被外资霸占,这导致产品的毛利空间小,企业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下滑。
宏观环境也不乐观。过去劳动力总量大、成本低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这一“人口红利”在不断消失。
家电制造业会走向何方?业内分析认为,单靠拼低价、拼规模,员工低薪低福利的旧有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企业应该从粗放式经营向品牌化经营转型,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调整转型的过程很痛苦,可能会出现新一轮行业洗牌,一些企业会被洗掉,在目前的数量上缩减一半。”前述家电业人士说,“短期内,中国家电制造业要实现毛利大幅提升,实现结构转型,还相当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需要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支持企业优胜劣汰。”
长年跟踪空调业的奥维咨询助理总裁张彦斌称,2014年一季度的国内空调市场情况不好,出现下滑。他提醒说:“格力不能在行业平稳期,用成长期的手法来操作,否则很容易出问题。”
北京中怡康市场研究公司副总经理彭煜认为,今年中国家电业还面临向互联网转型的难题。硬件不断智能化,价格随着电商渠道占比提升日益透明化。“产品优化带来成本增加,同时价格却有走低的压力,两者形成矛盾”。企业的应对之道,就是成本控制,上游原材料价格、员工收入也会受到挤压。
他建议,产品和营收今后会分离,这需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带来了机会和挑战,今年中国家电业智能化的浪潮如火如荼。适应者获得新生,否则以单纯制造为主的企业将在这波互联网转型中‘倒下一批’。”
变革还是守业?
3月24日深夜,长虹美菱发出公告,宣布月底发布智能空调。至此,家电企业最后的堡垒——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白色家电,也开始继黑电之后大张旗鼓的开启智能化进程。
现在很难评判这场进程,亦或说是变革的力量是来自家电行业内部的主动求变,还是受制于互联网外力的不断逼迫。总之,白电的变革已经开拔,势不可挡的智能化成为了全行业共同追求的标杆。
如果说黑电的智能化一直居于守势,依靠着深厚的产业积淀,完成了一次有效的防守反击。那么,刚刚开篇的白电智能化故事则更多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思维转变。
向智能化转型,在这场转型之路上赛跑的白电企业众多,但各自选择的道路却大相径庭。董明珠确实是一位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只是有时候,当浪潮来临之时,就像马云所说的,在冲锋枪面前,不管是太极拳还是八卦掌,练的再好都不会有胜算。
值得一提的是,格力为了“省电”甚至都搬出了不用电的太阳能空调。家电应该追求省电。但问题是,在家电领域,追求省电只是企业的分内之事,如果把这种分内之事当成噱头来炒作,那就是走入了误区,刻意讨好用户却不得其法的误区。毕竟用户买空调不是为了省电,而是为了舒适的生活,如果只是为了省电,电风扇肯定比空调省电。
显然,当制造业本身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当制造业开始走向专业垂直化之时,制造业本身已经和代工概念已经没有太多差别。唯有将用户需求融入到制造业,把用户的心声烙刻在产品之上,推出真正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真切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才是富含“互联网思维”的智能化产品。
如何做到用工不荒?
每到春节过后,包括家电企业在内的制造业都会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这不,根据媒体的报道,“北京、广州、武汉、杭州等大城市再现”用工荒“。虽然一些企业为此展开了”抢人“大战,使出加薪、提高员工福利等各式奇招,但是仍然难以招徕务工”。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年的“用工荒”情况将比往年更加严重,或将持续到4月份。作为制造业的重镇,珠三角节后的用工问题也备受关注,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的报告就显示,广州企业春节后用工缺口达到12.33万,83.44%的受访企业正在招工。
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集中的地区用工荒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了,原因从早年的制造业待遇低等,近年也有了新的情况。首先是随着中西部省市经济快速发展,内陆和沿海城市的薪资待遇差距正在逐年减小,加上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将工厂搬到内陆地区,劳动力在本地就能寻找到不少的工作机会,还不需要背井离乡,负担沿海城市昂贵的生活费,头疼于家人看病报销难、孩子异地上学难、过年回家买票难等一系列难题。以人力资源大省河南为例,有数据显示去年河南有1523万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远高于赴省外就业的1137万人。
另外,如今80后、90后的劳动力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接受教育的水平有所提高,对外界社会的认识更早、途径也更广。他们对工作的要求不仅是一个月拿多少工资而已,同样看中工作的环境、上升的空间。对他们而言,工作时间长、生活单调、规矩多,制造业岗位本身的吸引力就在下降,哪怕开出的薪资更高,他们还是更愿意从事服务业的相关工作。
面对这样的情况,包括家电企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企业要怎么应对?事实上,正在转型当中的制造业正需要这批年轻的劳动者,他们比父辈掌握更多的知识,更熟悉电脑、互联网,能够更快也更好地满足如今科技化、智能化生产线的需要。
也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遭遇了“用工荒”,有相当的企业反映用工情况良好、返工率近100%百等等,其中就有不少家电制造企业。仔细探究起来会发现,这些企业都在员工的归属感上做了不少的文章。
在同类企业中保持中高水平的、具有吸引力的薪资是建立归属感的基本条件。企业也在努力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氛围,比如格力为员工提供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活园区,比如格兰仕启动“家属开放日”,接待员工家属参观工厂,等等。针对年轻一代劳动者更关注的个人成长,不少企业也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提供丰富的再学习课程,组织职业培训,帮助员工掌握一技之长、获得技术认证,完善岗位晋升机制,更多从企业内部培养技术、管理人才。
当然,企业本身也需要是在不断发展、持续进步状态,业绩蒸蒸日上,先给员工吃上定心丸,在这个基础上,不仅安居,而且乐业,员工的归属感自然得到强化,哪里还会要担心“用工荒”、“留人难”的问题。
家电制造需加快自动化升级
我国家电生产线亟待智能化改造,随着家电行业制造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提升家电工艺装备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成为新发展方向,我们估测家电行业整体改造规模约20-30亿元。
目前,格兰仕斥资30亿元对生产车间进行了自动化升级。在格兰仕微波炉全新的自动化工厂,可实现1秒钟生产1台微波炉的最强产能,同时还拥有全球领先的微波炉研发中心和微波美食烹饪实验室。
伴随着生产车间的自动化升级,格兰仕的微波炉产品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格兰仕微波炉研发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格兰仕将在全面普及光波变频微波炉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双变频微波炉,其拥有微波变频、光波变频的双模功能,比传统微波炉省时30%以上。
面对这轮新的产业重心转移,作为中国家电企业的代表,长虹再一次雄风再起,伫立潮头:一方面深耕技术,瞄准3C时代全球家电业智能化发展这一大势,于无声处地构筑起了一系列富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基因”;另一方面,变革管理,走精益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智能制造”之路,以吃螃蟹之勇推进了长虹由一家传统的制造企业向现代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质的飞跃。
由此,在技术的创新力与管理的变革力的并驾齐驱下,“中国家电业首个世界级企业或将在长虹诞生”,成为家电中国梦的热议。在这场推进长虹向全球比肩一流的先进制造企业迈进中,长虹在以IE(工业工程)为基础,推进科学化管理与精益化生产的同时,同步科学地推进IT(信息化技术)+AT(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发展适应家电制造特性的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和工厂自动化,进而建立智能工厂。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业国家。随着家电行业制造成本的上升和市场竞争加剧,提升家电工艺装备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成为了该行业目前关注的热点。公司与海信电器的战略合作符合家电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是自动化装备与家电工艺装备结合的样本。
事实上,在智能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机器人进军家电或是第一步,未来有可能与其他行业的企业进一步合作,真正拓展各行业提供系统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