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在监事会议上就留任问题做了最后的抗争后,西门子全球总裁兼CEO罗旭德(Peter L ? scher)递交了辞职报告,称:“过去几周我越来越认识到,维系我继续留任的信任基础正在逐渐丧失。”西门子同时宣布一直担任CFO的凯飒(Joe Kaeser)接替罗旭德的职位。此时,距离罗旭德合同到期还有4年时间。
罗旭德一度在内部被称为拯救西门子的“英雄”。2007年,西门子在全球陷入“贿赂门”泥沼,此前在默克制药保健部担任总裁的他临危受命,成为公司160年来首位非德裔CEO,也是第一位非内部提拔的CEO。他确实带领西门子走出了曾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和财务状况的腐败丑闻,但仅此并不能让董事会和管理层满意。
促使监事会抛弃罗旭德的导火索,是7月25日的一条简短公告--西门子宣布放弃到2014年将营业利润率从2012年的9.2%提高至12%的目标,这也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发出利润预警。
罗旭德曾承诺要让西门子在增长速度上超过竞争对手,比如ABB、通用电气和飞利浦等。但投资者注意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5年,通用电气进行业务调整的效果明显,过去两年里通用电气股价上涨近40%,西门子却停滞不前。
随着罗旭德的败走,批评者现在认为,他缺乏战略性眼光与洞见。2011年和2012年,罗旭德曾带领西门子经历了历史上业绩最好的两个年份,但对市场形势的连续错误判断却让他逐渐失去人心。比如,他没有预料到金融危机会导致美国医疗市场收缩,从而使西门子医疗业务无法完成此前制定的高增长目标;在收购诊疗企业Dade Bchring时因估价过高损失了近3亿欧元,又因低估了在北海区域建设风电站的成本损失近5亿欧元。
而且,罗旭德过于热衷周旋在大企业和政府之间,签下大批项目却不关心后续执行和公司内部的创新能力。2012年,因为西门子不能按时向德国铁路公司交付16列高速列车,导致当年圣诞节时德铁依然无法满足客运需求,就让其饱受指责。
2013财年第三季度,西门子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营业利润更是大降31%,预计全年利润将下滑至40亿欧元,与去年同比减少13.04%。
更让西门子董事会难以接受的是,其在中国的业务放缓。中国是西门子全球第二大市场,营收占集团的8%左右。在过去6年里,罗旭德并没有轻视中国市场,中国的城市建设、能源电力、医疗等领域都打上了西门子的烙印。也正是得益于在中国业务的高速增长,西门子才成功度过了“贿赂门”后的低谷。但从2009年开始,西门子中国的高增长时代结束。到了2012财年,西门子中国营收63.5亿欧元。尽管这与2011财年相比仅下滑1%,但同期西门子全球营收增加了7%。
为了扭转中国区业绩陷入停滞的局面,西门子集团正在调查中国的运营部门,并将在10月讨论对中国市场的调查结果,决定是否改变现行策略。
实际上,西门子并非是唯一一家遇到“工业生产迟滞及新兴市场成长放缓难题”的德国企业。不久前化工巨头巴斯夫也发出了盈利预警。瑞信策略师Christian Stocker就认为,随着大约30家大型企业公布业绩,“更多公司,特别是周期景气类企业的业绩将可能令人失望”,但未来依然乐观,“因为不断改善的经济基本面将继续支撑市场。”而罗旭德所推动的工业、能源、医疗和基础设施与城市四大业务领域,都需要长期的投资才可能获得回报。他真正的失误在于没有努力说服投资者相信未来,反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的短期难题损害了自己的信誉度。
由于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任何一家公司都不想错过机会。西门子的换帅不过是这个大趋势的一个缩影。管理咨询公司博斯发布的《2012年度CEO研究》报告就显示,2012年,在2500家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企业中,有375家企业更换了CEO,创下200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经济危机时期,董事会被动地对待CEO更替,并推迟CEO的交接时间。现在,他们积极制定CEO更替计划,希望在经济走强的大环境下推进所需的变革。”报告的联合作者加里·尼尔森表示,“计划内更替率达历史最高水平,且新任CEO大多数都是内部提拔,这说明企业正采用更深思熟虑的方式确保正确的人选走马上任。”
大部分的投资者认为西门子的这一决定是明智的,并希望凯飒能够推动业务重组,把重心放在西门子核心业务上。“凭借掌握的经验和西门子的细节知识,凯飒比罗旭德更适合这个职位。”德国商业银行分析师马丁说。
而凯飒一上任就宣布将在本财年出售所持诺基亚西门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股权,该项交易大概能获得约4亿欧元的一次性收益。他表示:“毫无疑问,西门子既没有陷于危机,也无需做出重大结构调整。但是,我们在近期太过于关注自身,与竞争对手相比,获取利润的势头也有所减弱。我的目标是让西门子平稳回归,并打造一支高绩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