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自动化,到几年前发展起的信息化,直至当前热门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颇具沉稳气质的工业领域其实一直在时代的召唤下,追随科技的脚步奋力前行。所以“工业4.0”这样一个听起来很炫的概念的问世,也并不是为了博得一时的眼球,它只是规划了工业领域未来3-5年的场景。
采访蔡奇男先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研华“制造概念”的先锋这一角度去解读“工业4.0”这个横空出世的新概念,本身就应该很有趣,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甚至采访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笔者的预期,因为对于本没有定论的概念,他并没有从令人困扰的技术层面加以阐述,而是像讲故事一般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
工业4.0的愿景:制造更加智能
WebAccess,工业通讯产品与PAC控制器是研华智能自动化框架下的完美组合,而这种软件+硬件+通讯传输的组合同样是契合“工业4.0”精神的标准架构。可以说,“智能制造”就是“工业4.0”的一个缩影。
虽然对于了解和接受新鲜事物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蔡奇男承认最初听到“工业4.0”这一概念的时候还是感受到了小小的震撼力。“而后来逐渐了解到工业4.0的架构及精髓,发现它与研华一直倡导的智慧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与内涵不谋而合。”工业4.0注重制造业的绿色、智能与信息化的融合,而2009年研华便首创性的提出智能自动化的概念,近几年,智能自动化更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应用及客户案例中成功落地。
“智能制造”需要硬件,软件以及咨询系统的整合。那些具有“智慧制造”属性的生产线,不仅拥有着为数众多的控制器、传感器,而且通过有线或无线传感网架构进行串联,将数据传输给上层的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结合物联网的系统架构,从而让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制造主要是服务于产品的生产,现在随着客户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产品生产也逐渐呈现出少量多样等新特征,这就迫使制造厂商要提升生产线的速度与灵活性,对于市场前端的变化需要能够快速调整。例如当前一些汽车厂就可以让客户在线指定汽车的颜色,快速调整生产线,快速交付产品。”智能制造就是要为使用者带来更多的便利。
如果有人对于工业4.0这个概念表示陌生,那就将大家所熟知的智能制造视为工业4.0的一个缩影。“如同自动化领域的技术演进不是一蹴而就,智能制造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而随着基础环境的不断改善,通讯成本的降低,通讯稳定度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将加速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这是不是意味着为工业4.0时代的来临已经做好铺垫了呢?
工业4.0的动力:从技术转向应用端
如果说在工业电气化,信息化时代厂商遵循技术导向,那么工业4.0阶段的一切发展都将是以需求和应用为出发点。从工业3.0到工业4.0的演进,关键在于IT技术的大量引进让传统自动化体现出更多元化的价值和应用。
自动化产业的发展与提升需要一定的驱动力,而这种动力不是来自于技术,而是源自市场需求。“为什么传统自动化领域会引入web的概念?因为越来越多的客户都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希望透过手机可以随时监测整个生产线的运行情况,实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产出数据,对于整个资产实现可以预测,就如同使用手机的软件可以叫出租车,了解航班情况一样,传统的自动化领域也可以便捷。”蔡奇男如是解释。
而从需求驱动的角度,也可以解释“当前中国制造业水平能否跟上工业4.0进程”这一普遍关注的问题。“先抛开工业3.0或4.0这样的概念,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处于何种技术水平的企业都会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更具差异化和竞争力,创造更大价值。产品质量更好,生产效率更高,更加节能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所以只要能满足制造企业的诉求,实现生产力的提升,没有人会拒绝。”况且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本就不均衡,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行业领头羊,对于工业领域的未来发展,他们同样可以成为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引领者。
气象云图、PM2.5指数监测、交通流量监控,如今智能地球的架构已经化身为不用的形式,服务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虽然由于需要验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工业领域的变化不及其他领域的快速,但仍然有新机遇的萌生。例如工控领域与电子商务结合的趋势已浮现,特别是对于一些标准的通用产品在,电商时代让其销售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使对于解决方案,研华也做出新的尝试和努力。“我们根据工厂自动化,水处理,加油站监控等领域的实际应用需归纳出常用组合,通过沟通了解客户的特定应用,在线帮助客户配置基本方案,实现智慧选型。”蔡奇男认为,对于挖掘产业机遇,各种产业联盟是一个良好的形式。“但是如果厂家只是聚集在一起探讨技术或产品发展,那么就失去了联盟的实际意义。只有从产业需求角度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升生产效率,推进智能系统的导入,才能让产业联盟发挥出引导作用。”
工业4.0的精髓:产业的融合与协同
工业4.0与研华致力于推动的“智能地球”理念相比有着不同的诉求点:工业4.0的诉求以智能制造为主,而智能地球则涵盖交通、能源、建筑、油气、水务等更为广泛的层面,但是在技术的融合,产业资源的整合方面,两者却是一致的。
“过去及当前发展很好的公司在未来工业4.0时代未必能存活,每个时代的更替总会出现产业格局新一轮的洗牌。”蔡奇男做出这样的预言。因为工业4.0的发展框架之下更需要厂商之间的协作,“工业4.0架构中涉及的太多硬件、软件及信息等技术不可能由一两家厂商全部提供,就像物联网,它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研华只能在其中扮演一个很小的角色。”未来发展需要的是来自不同领域的伙伴在合作的基础上推出协同的应用方案。工业4.0时代最重要的是厂家的系统具有开放性与融合性,否则难以生存。由于系统自我封闭而导致的衰退在手机市场已经给出了典型的案例。“技术不是问题,而技术如何融合才是关键,这也是为什么工业4.0并没有定义很多的技术标准的原因。”
当然,除了一些厂商因为特殊原因而主动选择自我封闭,现在也不乏另一种情况,即很多厂商拥有良好的技术,但是缺少渠道和产品服务平台,不能很好的融入到产业发展的链条中。研华自2012年积极推动的WebAccess+产业联盟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这个以物联网和数据采集为核心,面向智慧建筑、石油与天然气、工厂自动化、新能源、水行业5大方向的联盟,通过协作的模式加速产业的融合。
“无论哪个行业,总有先知先觉的引领者和后知后觉的追随者,对于产业发展道路上,有人选择拒绝改变,却不能阻止改变的发生。从2012年德国政府提出,到今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高调亮相,工业4.0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必将引起新一轮的变革。”蔡奇男表示。
(IIANews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