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运动控制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日系厂商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仍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2年日系厂商依然占据了中国运动控制近 45%的市场份额。欧美厂商继续保持稳定,占据30%份额,韩国台湾厂商市场占有率也提升到大约10%
中国运动控制市场从2009年到2012年的发展可谓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在这几年中,中国运动控制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根据IMS Research最新出版的2012年中国运动控制市场研究报告,日系厂商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仍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2年日系厂商依然占据了中国运动控制近 45%的市场份额。欧美厂商继续保持稳定,占据30%份额,韩国台湾厂商市场占有率也提升到大约10%,本土厂商市场份额在2010年和2011年快速增长,但受中小型机械市场下跌影响,2012年中国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占据大约15%市场份额。
欧美厂商定位中高端市场,产品价格普遍较高,没法在通用产品上与日系厂商竞争,最近几年开拓中低端市场不太成功,但在一些局部的细分市场和高端应用中一直占据有利位置,这部分市场是日系和本土厂商在中长期内都无法撼动的高利润市场。欧美厂商基本都有自己的比较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比如西门子定位比较高端的数控机床行业和项目型市场,路斯特和贝加莱的专用化的产品做得很好,丹纳赫(Danaher,Kollmorgen)和帕克(parker)专注电子制造,包装等细分市场,伦茨(Lenze)专注高端纺织机械和物料搬运、博世力士乐(boschrexroth)在印刷包装等精度要求较高的行业就有比较强的竞争优势。IMS Research分析师周万木认为欧美厂商在通用伺服市场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高端的应用会不断增加,因此欧美厂商的市场份额会略有下降,但仍将保持稳定。
日系厂商松下、三菱电机、安川、三洋等厂商进入中国时间长,日系产品从市场和技术两方面都深深的影响着中国运动控制市场,在中小型机械制造商市场上应用非常广泛。日系产品功能,性能和价格迎合了当前最广大的草根机械制造商的较低要求和使用习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借助于代理商渠道,日系厂商行业和客户积累比较多。IMS Research 分析师周万木认为,中国客户对日系产品的依赖中长期来讲都不会改变,日系厂商仍然会维持统治地位,但市场份额会略有下降。为了应对台湾和本土厂商的进攻,日系厂商一方面开始提升产品的技术档次,比如学习欧美厂商,增加更多的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功能;一方面加速推进本土化进程,松下,安川和富士都在国内设厂。再从本地化生产逐渐过渡到本土化研发,推出适合中国的中低端产品而。这些措施都会延缓日系厂商市场份额下降的进程。
与日系产品定位比较一致的还有台达(Delta),东元(TECO)和LS产电等台湾和韩国品牌伺服,他们在中国市场发展的比较好。主要原因在于精准的产品定位,较低的价格,稳定的性能和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由于中低端通用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台湾和韩国厂商都将在整个市场规模的继续扩大中获益。
从2008年到2012年,大批本土新玩家参与到运动控制领域中来,原来做低压变频器的厂商推出伺服产品,原来做普通电机,步进电机的厂商开始做伺服电机,甚至原来与行业没有关系的生产企业也进入到伺服领域,但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但还不够多。表现比较突出的有南京埃斯顿,汇川,米格,东菱,迈信,华中系(华中数控,华大,登奇),菲仕。中国本土厂商最近几年在运动控制市场有所突破,主要依靠更好的价格,对细分行业客户的理解和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来抢占市场。
中国厂商主要抓住了两个机会快速成长,第一个是2010经济刺激政策带动机械制造业超常规发展,强劲的需求驱动中国运动控制市场在2010年爆发,第二个是国际厂商,特别是日系厂商对2010 - 2011年中国运动控制的增长准备不足,另外2011年的日本地震也对日系厂商的供应链产生影响,本土厂商抓住机会抢占了一部分日系厂商份额。IMS Research分析师周万木认为本土厂商的市场份额中长期来看一定是增长的,但进口替代,夺取日系厂商市场份额的过程依然缓慢。由于本土厂商定位于对市场反应最敏感的中低端机械制造市场,所以业务波动比较大,比如2012年的广数控和凯恩帝跌的就非常厉害。个人认为虽然进入伺服领域的公司在增多,但绝对数量还不够多,或者说真正有市场影响力的但还不够多。
(IMS Research分析师 周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