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许多新兴技术产业是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如,电动汽车是在改造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电网是互联网、传感技术在现有电网的应用等。我国新兴产业大多是从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技术应用与国外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但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滞后。许多新兴产业还处于低端制造,地区布局雷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防止走粗放增长的老路。因此,要支持和鼓励传统行业的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平稳转型升级。
两年前,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并根据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提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总体上看,我国新兴产业大多是从引进技术发展起来的,技术应用与国外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但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方面滞后。许多新兴产业还处于低端制造,地区布局雷同,技术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防止走粗放增长的老路。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加强系统规划和配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系统,不是单项技术、单个产品或某个环节的突破就能发展起来。如,我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增加很快,但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需要稳定的电源与其配套。我国陆上大规模风电场大都在发展中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有些地区缺少配套稳定电源,电网建设跟不上,设备利用效率低。又如,发展插电式电动汽车,必须解决方便充电问题才能推广使用,同时要解决汽车技术、电池技术和电池材料技术配套发展等。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是组装厂,电池技术、材料技术和充电设施是短腿。因此,要跨部门和跨领域做好规划和配套发展,提前做好部署。
2.注意避免重复低端制造的老路。我国发展新兴产业大部分靠引进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建设投资增长较快,研究开发投入不足;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脱离,论文多,发明专利少,转化能力较弱。如,现在国内上百家企业生产电动汽车,大部分是组装,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少。有些甚至是打着发展电动汽车的旗号生产传统汽车。又如,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世界第4位,核心部件要靠进口,标准和检测体系不健全等。因此,要加强技术开发和掌握核心技术,防止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低端制造老路。
3.注意成本效益。新兴产业要规模化、商业化发展,一定加强成本效益分析。美国在发展智能电网时,美国能源部组织编制了成本效益分析框架,相关部门和企业从成本效益分析的角度出发决定发展重点。在发展新兴产业时,有些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和准确资源评估,刚上马就被叫停;有些项目,没有经过示范工程就上马;有些国有企业存在不惜成本的做法。成本效益不仅是财务和经济的成本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成本效益的平衡,全寿命期的能源转化效率和环境影响。特别是发展新能源的项目,不能因为获得一种新能源而消耗更多的传统资源和环境容量。
4.注意发展与市场开拓相结合。如,我国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业发展很快,但因发电成本较高等因素,太阳能发电应用较少。结果是,节能环保的效益流向国外,污染和资源消耗留在国内。同时,要防止有些地方利用政府采购保护本地产品,地方保护不利于创新和优势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5.注意防止新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发展新兴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一是技术发展路线的不确定性。新兴技术在起步阶段存在创新活跃和技术不成熟,一项投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项目可能很快过时。二是未来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通常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的需求规模小,商业模式不确定,加上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链配套条件不成熟,市场成长慢,经济性不一定好。
6.注意防范政策和制度风险。新兴产业领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政策具有不确定性。从国际经验看,在一些新兴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给予阶段性补助,但是不可持续。如,欧洲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取消后,我国部分太阳能光伏电池出口企业受到冲击。同时,发展初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体制机制不配套。如,因没有生物柴油标准,生物柴油不能进入销售主渠道;风电设备制造缺少标准和检测体系等。
7.注意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新兴产业区分开。战略性产业需要政府重点支持,如,16个重大科技专项、国外垄断和封锁的领域等。而一般性新兴产业主要靠市场选择,靠市场竞争来发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借发展新兴产业,开展新一轮投资激励政策,导致新一批扩大投资和重复建设。
[DividePage:NextPage]
二、统筹规划,科学引导,有效监管,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其一是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规划,配套发展。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下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加强相关技术研发、产业链各环节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标准、制度和政策的统筹规划。如,发展风电与配套电源和电网建设统筹规划,发展电动汽车与充电系统、电池技术、电池材料技术和汽车技术统筹规划,装备制造国产化与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标准、检测体系统筹规划等。
其二是持续支持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各部门之间和各类科技计划的衔接,建立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加大研究开发投入,从需求出发倒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点,加大示范工程的投入。鼓励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究开发联合体,建立国家支持和企业分担的投入模式,通过合理的利益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形成产学研用合作长效机制。
其三是建立以真实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机制。新兴技术的应用推广工程要进行建立全寿命期内能源转化效率和环境影响评价。在技术可行性的前提下,根据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确定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先顺序和优惠政策。
其四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鼓励需求的政策,为新兴产业开拓市场。切实落实消费型增值税,进一步细化政府采购政策,通过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市场准入等措施促进新技术的利用和推广。通过税收、金融等政策,鼓励采购首台套或首批次重大技术装备。从国际经验看,政府对需求的资助和补贴大都是在发展初期的临时政策,而且针对节能环保等社会效益较大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要防止以政府采购等办法搞地方保护。
其五是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政府支持技术开发和早期产业化,但是,技术选择和产业的发展还要靠市场机制。首先,政府要公平支持各种不同的技术路线,政府通过制定能耗、安全、环保等标准,建立市场准入门槛,由市场选择新兴产业的技术方向。其次,要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建立反映稀缺和环境影响的资源价格和税收体系,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和引导企业创新。
其六是不仅关注大中型企业发展,更要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在技术相对成熟的领域,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实现规模化发展。但是,有许多处于技术不成熟、发展初期的新兴技术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要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和扶持基于创新的创业企业,培育新兴产业。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不能过早以规模标准为门槛限制中小企业的进入。
其七是把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少铺新摊子。许多新兴技术产业是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起来的。如,电动汽车是在改造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能电网是互联网、传感技术在现有电网的应用等。因此,要支持和鼓励传统行业的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平稳转型升级。
相关阅读:2012两会代表委员语录
在2012年两会期间,装备制造领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新能源、自主创新、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非公经济、电力体制改革等话题,或提案,或建议,条分缕析,言辞铿锵,锐意建言,在此特作部分摘录。
全国人大代表、许继集团董事长王纪年:
智能电网须以“坚强”为基础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必须以特高压骨干网架为支撑。目前智能电网的建设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另一种是欧洲等国采用的以分布式为主要特征的智能电网。前一种方案强调输电,后一种方案强调配电,只是侧重点不同,并没有根本矛盾。就中国国情来看,智能电网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现有电源点布局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极限。即便新建大型电厂,也只有两种可行方案要么核电,要么煤电。煤电涉及运输、环境污染及治理等问题。相比之下,坚强智能电网方案不但方法可行,还可以解决当前以及潜在的问题。
[DividePage:NextPage]
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委副主任刘锡荣:
国家要支持新能源发展
今后,约束我国经济发展的可能就是能源。转型升级,首要的是能源,能源转不好,升级不好,国家就很难发展。我们已经有了一批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开始着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对此,国家要扶持。新能源产业就像一个婴儿,虽然现在还要喂奶粉,但你不能因此而把它抛弃掉,它更需要政府的支持。
国家要支持新能源发展,不能现在有困难就放弃。要在科技上支持。国家要集全国之力,集中中科院、工程院等一批科学家与企业联合攻关,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上很快就能引领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
电力体制改革9个指头是成绩
电力体制改革9个指头是成绩,1个指头是问题。这10年来,我们至少基本实现了三点: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引入(民资和外资)竞争,从而使得发电量从3亿多千瓦上升到今天超过10亿千瓦。风电“弃风”的问题,本来它应该发出来、能上网,由于种种原因,可以发的电没有发,主要发生在内蒙古、东北这些地区,建议为新能源提供更多的财政补助。
全国政协委员、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
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亟待攻破
即便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量仍只占汽车产量的1%,这是因为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各大汽车制造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应该尽早组织全行业完成技术攻关,同时辅之以购车“不摇号、不限行”等配套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监会原副主席邵秉仁:
要破除新能源发展的障碍
2002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电力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基本正确,市场化取向和改革方向也是正确的。除厂网分开任务已经完成,主辅分开正在进行,其他方面的改革几乎是停滞不前,有些方面甚至出现了一些倒退。
首先,必须进行电网的输配业务分开。其次,按照供求关系,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电价形成机制。最后,要完善和提高监管能力,确保电力市场的公正和公平。对于风电、光电“上网难”问题,最主要的一条,还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破除在制度和体制方面影响新能源发展的一些障碍。
全国人大代表、正泰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南存辉:
新能源产业还是一个政策市场
目前,对于新能源,市场反应比较混乱,一会儿说是产能不足,一会儿又说产能过剩。目前的情况是,政府给钱多了,市场一下子就涨起来了;政府给钱少了,市场一下子就掉下去了,新能源产业还是一个政策市场。
关键是企业要做出规模,有了规模效益,才能降低成本。随着规模的效应,成本必然进一步降低。所以,现在的过剩是相对的,从目前看,市场还没有起来。
[DividePage:NextPage]
全国政协委员、德力西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应“收编”民间资本
目前,中国制造业增长在持续放缓,特别是以民营经济为主的中小制造企业,利润严重下滑,亏损面日趋扩大。
中小制造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自强自立,同时政府也要采取有力措施,优化企业的生存环境,帮助企业共克时艰。金融机构要“放水养鱼”,与企业共进退;政府要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中小企业的实际税负普遍超过利润的30%,应大力减税清费,为制造企业减负;打破行业垄断,开放民营银行,“收编”民间资本,解决中小民企融资难问题,并通过竞争拉低贷款利率,形成实业发展与民间资本的良性循环。
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
国企应从非关键领域淡出
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型国有企业享有先天优势,逐渐呈现出“资源溢出效应”,经营领域大规模拓展。与此相对的,民营经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赢得发展机会,受限于得不到大型金融机构重视,融资难、受外贸出口影响大,在大型国有企业正面或侧面、直接或间接的打压下,发展上面临极大压力,甚至在部分领域遭遇“市场挤出效应”,使得国内实体经济领域出现国富民穷、国进民退、国强民弱等现象,并有继续加剧之势。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片面强化营利性,淡化了本该他们承担的公益性功能。而且,借助于国有资本和垄断利益,拉大了贫富差距,造成社会不公。
国企应逐渐从非关键领域淡出,非关键的垄断行业应对民企放开,金融政策一视同仁,将政府对民企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
过渡阶段换电模式更合适
车用动力电池重量大、成本高,在这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能够降低电动汽车购买成本、促进其产业化的商业模式,就是更换电池。由于大部分车主没有自己的固定停车位,建设私人充电桩也有一定难度。所以,换电模式可以节约成本、集中管理,是比较经济的一种做法。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换电、充电哪种方式为主随时可以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天威集团董事长丁强:
新能源主管部门太多
去年在光伏领域,国家出台了光伏建设一体化工程(金太阳工程),风电也出台了区域标杆电价,推动了新能源更有序更快速的发展。但是我觉得力度还不够,更多可执行可操作的鼓励政策应该进一步修改后进入《可再生能源法》,加快启动国内的光伏市场。
现在新能源主管部门太多,可谓政出多门,互相掣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策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也缺乏行业规范的一手数据和行业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
要创新城市供应能源模式
要创新城市供应能源模式,实施“煤改气”工程,切实提高城市用能效率和降低空气PM2.5排放水平。
城市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传统的“煤改气”是用燃气供热锅炉简单地替代燃煤供热锅炉,不仅造成产能闲置,能源使用不合理,天然气调峰压力增大,还使用户用能成本大幅提高,政府补贴压力加大。在城市应该大力推广系统能效最优的供能技术,即热、电、冷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站,并将各能源站互通互联,运用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引导各能源站间进行余能和废能高效优化互补。
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
要大力扶持企业技术创新
技术研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创新,就永远领先不了。对符合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企业在技改体系和科研经费上要给予支持。
一是对技术改造的贷款进行全额贴息,二是对填补国家或省内空白的首台、首套产品,按产品售价的3%~5%进行科研经费补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才能真正推动我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占据先机。
后记:目前,支持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的土地、财政、税惠政策和法律,从中央到地方已有很多,譬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小企业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地方的针对性优惠政策等,支持的力度也很大,尽管仍有可继续改进完善之处,但政策拓展空间已经不大。而在依法节制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方面则不同,不仅立法和政策的空间都很广阔,并且就光伏、太阳能行业所曝出的问题和现实意义而言,依法节制发展的立法客观上也更为必须和急迫。中国产业发展必须处理好三个基本关系:第一,现有产业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关系;第二,现有能源与新能源的关系;第三,全面提升工业素质与发展高端产业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总之,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