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日前,中石油规划了西气东输三线和四线管道工程,这让世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这项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传输项目。其中,人们不禁要问:作为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压缩机组主要供应商的GE这次能否获得新的订单?
“我们现在在非常努力地争取,”在GE石油天然气集团(简称GE油气集团)里,记者见到了GE全球副总裁、GE石油天然气集团透平业务总裁Joe Mastrangelo,淡蓝色的眼眸里有着真诚的坚定:“当然也非常希望能够成功。在中国我们收获了很多,中国是我们非常好的伙伴。”
成就与梦想
媒体:GE油气集团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运营历史,这期间,GE油气集团在中国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能源行业都有什么样的收获?
Joe:中国是GE极其重要的市场,我们在中国有着成功运营与合作的历史。
其中收获最大的当然是与中石油在西气东输项目上的合作,自2005年以来,我们一直是该项目压缩设备透平技术的主要供应商,标的价值超过6亿美元。除了这个项目外,GE还一直是中石化川气东输项目的设备供应商,并与中海油在渤海湾开发项目上展开合作。
此外,我们正在为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提供压缩机组,它们将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煤基聚丙烯生产厂。这两个项目分别是神华宁煤集团在中国西部的宁夏自治区的工厂,以及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的设施。这两个项目每年将生产50万吨左右的煤制聚丙烯。
媒体:GE油气集团获得这些项目的秘诀是什么?有什么优势?
Joe:这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有先进的技术;二是我们能够满足客户的交货期;三是能现场配合客户安装。
作为一个外国公司,拥有良好的反应速度很重要,更何况中国的石油公司对时间要求很高。在西气东输项目中,我们为了配合中石油的时间安排,刷新了许多记录。比如沁水站的建设只花了8个月,可以视为管道建设史上的杰出成就,而其中GE的精益安装能力是能在约110天内完成压气站的压缩设备安装和试车的关键。
媒体:您对全球市场有何展望,GE油气集团在中国有何发展计划?
Joe:我们对2010年有着积极的展望。我们看到的所有迹象是市场不再衰退,并且已经达到业务呈现增加趋势的程度。在液化天然气领域,我们将在未来的两年内看到四五个项目获得批准,而这些将是世界级的项目。对于GE这样的企业来说,在地区市场份额和发展机遇方面,下游行业有许多亮点,可以推动真正安全、成熟而可靠的产品、设备和服务创新。
在中国,我们将继续投资于这个市场,开发合作方法,将供应链本地化,与强手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将技术转让以及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发展来支持本地经济发展做为我们的长远目标和承诺的核心内容。
“我们是伙伴”
媒体:如何评价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业?
Joe:首先我们感受到的是巨大的竞争。像蒸汽轮机等方面,中国有非常好的制造商,不但运行效率高,而且成本也很有竞争优势。比如沈鼓(沈阳鼓风机厂),我第一次访问沈鼓是9年前,当时就对他们的装备制造能力和设施感到惊讶,现在再看,它的规模又扩大了非常多倍。GE现在在与沈鼓合作,也是和中国最好的装备制造商合作。
媒体:可是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能与GE抗衡,您认为中国何时才能成为与GE分庭抗礼的对手?
Joe:我们在中国,并不是要和中国的制造企业竞争,而是要成为中国企业的伙伴。比如在压缩机或者电驱制造上,我们都在积极推行本地化,和中国当地的制造商或者是合作伙伴一起成长,希望日后能为中国客户提供当地的、而不是从国际上带来的解决方案。
以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为例,压缩机组辅机的原材料有75%是在中国采购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比例会更高。
把绿色带给世界
媒体: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谈论低碳经济和绿色制造,GE有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Joe:GE在本身的产品制造时,就尽量将效率提到最高,这样就能少排放一些二氧化碳。另外,我们还专门开展了一些绿色能源的项目,比如澳大利亚的高更(Gorgon)项目,这个项目堪称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项目,注入的二氧化碳可达到任何其它项目4倍。
众所周知,天然气储量中含有二氧化碳,这需要在气体液化前除去,否则它在液化天然气过程中会冻结,可能损坏设备。目前世界所有运营中的液化天然气设施标准做法是——将二氧化碳集中排入大气中。
而在Gorgon项目中,将由GE提供核心技术,对二氧化碳采取回注和储藏的手段而不是将其排空。这能大大降低对环境的伤害。六个地面运营的GE压缩生产线将每年脱除330万吨二氧化碳,并将之注入天然气废井,保证其安全储存。本过程避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63万辆客车每年的排放量。
媒体:在中国有这种项目吗?
Joe:有的。比如说我们正在试验把废气回收来发电,我们的OregenTM系统能够利用以简单循环模式运行的燃气轮机的余热发电,不需要额外的燃料,也不需要水。目前,在西气东输二线偏远缺水地区的多个天然气增压站余热发电项目研究中,正尝试使用该技术,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另外,我们也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合作参与中国的一些大型钢厂余热发电项目。我们还在关注煤制气这一方面的绿色利用,希望能为中国提供更多的绿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