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太多固定资产的公司、不做制造的“装备制造型”企业、一线操作工极少的工作间……只要步入钱塘江边的中控科技园,你就会发现,在浙江省乃至中国企业界,这里都足以让人感到与众不同。
从创业之初正处于 “自动化的冬天”的中国,到用自己的自动化成果影响世界,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用16年时间,把自己打造成了中国创新型企业的现实“范本”。
“我们的固定资产就是‘人脑加电脑’”
中控最初是由一群高校师生组成的团队。中控创始人褚健清楚地记得,1993年,他刚刚从日本留学归国,一批浙江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聚集在一起,响应国家产学研相结合的号召,决定成立公司,搞自动控制系统和其他自动化产品的产业化。
直到现在,这家公司的不少中高层还是教师身份。“在这里,大家都叫我金老师。”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金建祥笑着说。
中控作为国内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业务涉及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公用工程信息化、装备工业自动化等领域。金建祥说,尽管企业以软件研发应用与服务为主,可也属于“装备制造型企业”。只不过中控制造的是中央控制系统,是核心,是大脑。
既是制造商,却又不做制造,是中控的一大特点。企业的大量制造都是外包的,带动了周边的许多企业;而大部分增值环节,则留在自己手中。在中控集团的20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三成以上。企业对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很少,全部员工中86%是大学本科毕业生,7%是博士与硕士,只有7%是大专及以下学历。
这些员工分布在国内30个省区市及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地,为客户提供就地化服务。在中控科技园,看不到人来人往的场景,更听不到机器轰鸣的声音。公司副总裁施一明说,公司的固定资产很少,概括起来就是“电脑加人脑”,外加一幢办公大楼。
中控2008年被评为国家创新型企业,中控员工表示,这样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对资源的占用、消耗相当少,附加值却比较高,去年产值超过17亿元,盈利更是保持每年30%的增长速度。这个“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与销售,被中控牢牢抓在了手里。 (下转第二版)
6月19日,京石铁路客运专线首片900吨箱梁在河北省定州市架设。京石客运专线施工进入了架梁阶段。京石客运专线于2008年10月开工建设,是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的一部分,正线全长281公里,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公里。建成后,北京至石家庄的旅行时间只需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