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的赵春江博士早年在日本攻读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对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情有独钟,最终在自己位于上海莘庄某小区一幢小高层顶层的三层复式建筑的屋面上安装了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他家也成为中国第一家自给自足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家庭。
首先,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与光伏市场的发展失衡。
尽管太阳能是目前已知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本应受到更多的重视,但国内的光伏市场却迟迟发展不起来。这是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拉动力主要来源于国外快速发展的光伏市场,而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95%以上也都用于出口,因此,虽然国内光伏产业正全面发展,2006年我国光伏产品的产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继日本、德国之后的第三大光伏生产国,但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还是相当缓慢,而这就与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产业和市场的严重失衡,不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阻碍了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市场的大面积推广。
其次,最直接的因素——令人望而兴叹的高昂成本。
主要原因就是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原材料尚受制于人。多晶硅是电子信息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最重要原料。长期以来,世界多晶硅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的七大公司垄断。据调查,2005年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3800吨,其中光伏产业需求2691吨,而2004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60吨,即使全部供应光伏产业,也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2.6%,大量的缺口只能依赖进口。由于中国的需求量大,一些国外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开始对我国实行限购和禁购。原材料受制于人,不仅成为制约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混乱。由于众多国际炒家的炒作,我国国内市场上的多晶硅价格目前已高达85~100美元,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虽然目前我国具备了一定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技术,也有大量小型的民用光伏发电设备专门供应国外用户,但即使全部采用国内成熟材料装配这样一套发电设备,所需要的成本也要十几万元,即使不计设计、安装、维护、安全等方面的支出,投入的巨大也可想而知。就目前来讲,一方面需要国内有关科研人员力求从原材料的生产技术开发上降低直接成本。可喜的是,已经有一家日本公司开始和赵博士合作,准备向廉价硅晶领域进行探索。如果能把硅晶板的成本降低2/3,普通百姓也就能够接受这种设备了;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国家相关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扶持,引导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从而逐渐降低相对成本。
再次,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国家有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滞后。
尽管我国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利用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法》早在去年1月1日就已正式生效,上海《开发利用太阳能行动计划》也于2005年制订完毕,可令人遗憾的是,相应的更具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总是迟迟未能出台。譬如,民用太阳能发的电,究竟该如何进入国家电网,国家电网究竟能以何种鼓励性价格采购这些电力,至今尚无定论。
对比中国光伏市场发展正面临的政策窘境,发达国家的光伏发电系统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推广。不少“太阳能利用强国”的政府,都对传统电力机构采取了强力抑制措施,努力拉近工业发电与居民屋顶光伏发电的价格差,对太阳能光伏发电也给予了实质性的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的扶持。同时,相关技术专家获得足够支持,在工艺开发上狠下功夫,使居民家庭安装及维护太阳能光伏系统变得较为容易。
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
2004年德国占据全球39%的份额,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2005年德国光伏市场达到600~700兆瓦,约占全球市场的48%,吸收了全球近一半的产量。
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国:
日本提供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产量,高达70%的光伏产品出口。
目前全球最大的屋顶太阳能光伏电板系统:
位于德国南部比兹塔特(Buerstadt),面积为四万平方米,每年的发电量为450万千瓦。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
位于日本岐阜县羽岛市的三洋太阳能电池科学馆,建成于2001年12月,5046块黑色的太阳能光电板发电功率达到630千瓦,每年发电53万度。这座建筑全长315米,高37.1米,重3000吨,由四根粗大的支柱擎起,远远望去就像阳光下的黑色弧线勾勒出的巨大船形建筑飘在空中,因此这里也被称作太阳能方舟。太阳能方舟2002年4月开始免费对外开放,目前已有89个国家的约20万人到此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