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实施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有人说“三分之一能用、三分之一失败、三分之一修改后能用”即“三分论”,还有一些人尖锐的指出“成功率还不到10%”,最直率的则是“零成功率”。
在实施ERP的过程中效益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核心因素。其次,投入资金规模也是决定企业是否上ERP的关键。然后是行业的应用状况,如果行业应用比较成功,无论是迫于竞争的压力,还是从技术上,都会让企业容易接受。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部分企业实施ERP存在的跟风现象,行业应用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风险系数的绝对降低,ERP的成功实施是多种因素协同整合的结果,企业适用的差异性是很大的。
在ERP实施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保持运营的稳定性,应用的过渡与磨合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总体运营,而关键就在于采用何种实施方式。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同,众多的中国企业都不足以实施激进式的管理要求。而采用逐步实施的方案又使原来的方案变得面目全非,这也是ERP厂商与企业面临的共同尴尬。
ERP系统为什么会失败?有人说,因软件选择失败(占67%),因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占13%),因实施步骤过急而失败(占9%),因人才流失而失败(占8%),因软件厂商服务支持不够而失败(占3%)。
其实,以上的失败原因都是基于企业满足实施ERP基础条件这一假设的,但这恰恰是这个假设才是应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从实施效果看: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国内有千余家企业上了MRPⅡ/ERP,但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只占约10%,其他企业都陷入了MIS“泥潭”或IT“黑洞”;ERP实施成功的模块主要集中在财务和供应链上,生产管理等其他模块大多以失败告终。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存在三种情况: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 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50%。并且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为管理基础比较好的外资企业。
据中国企业信息化调查显示,近两年来,ERP(企业资源计划)概念被炒作得火热,ERP作为规模最大,与管理捆绑最紧密的信息系统,实施风险最大,其失败之多已让不少企业视之为“鸡肋”,甚至拒之门外。其实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难发现这样的规律:系统规模越大、与管理联系越密切、集成度越高的系统,风险也越大,失败概率越高,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ERP。
ERP覆盖率:ERP实际开通的子公司数量 / ERP应该开通的子公司数量。ERP覆盖率平均约为36.51%。 企业反映造成ERP覆盖率不足原因有:1)企业认识不足;2)ERP的适用性与企业管理的吻合性;3)缺乏人才和相应人才管理机制;4)公司信息化建设投入时间短;5)资金不足,网络覆盖率低;6)正在开发完善中。
ERP运行率:ERP实际运行的模块数量 / ERP应该运行的模块数量。ERP运行率平均约为31.08%。
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依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依然不够;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匮乏;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水平仍然不高,系统集成和资源共享水平低;国内IT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管理基础薄弱对于急于实施ERP的企业是致命的。ERP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ERP的管理理论基础是供应链管理,而供应链牵涉到企业的采购、供应、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设备、销售等,因此ERP的实施非常复杂。没有良好的管理基础而去实施ERP就如同在一个地基没有建好的地方盖摩天大厦,时刻都有倒塌的危险。